一、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
柔韧素质除与人体自身结构有关外,还受年龄、性别、营养、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1、影响柔韧素质的解剖生理结构主要包括:关节的构造、关节囊的厚薄松紧度、关节周围骨的形态结构、关节韧带、关节周围的肌肉等。在影响柔韧性的诸多因素中,肌肉、韧带、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的可塑性最大,也是舞蹈软开度训练攻克的主要目标。通过科学训练,其伸展性、弹性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这需要长期刻苦训练才可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2、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好,对抗肌对原动肌的阻碍作用就小,关节的活动幅度也就大,其柔韧性就好。
3、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骼弹性好,可塑性强,柔韧性好,因此,这一阶段是柔韧素质训练的关键时期;女性的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弹性比男性好,具有较好的柔韧性。
4、人体在过度疲劳时,其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不能正常协调工作,导致柔韧性降低,因此,要合理安排训练量和时间。
5、舞蹈演员心理素质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柔韧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好,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高,协调各部位肌肉的能力强,表现在运动幅度舒展、大方,柔韧性就好。对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多参加演出活动,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二、柔韧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
1、超负荷和逐渐增加负荷的原则
超负荷是指柔韧性训练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的负荷。另外,柔韧训练的超负荷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运动负荷递增过大或过快时,容易导致过度训练和损伤。如在压腿训练中,有些学生由于抻拉过度,毛细血管破裂而导致其腿部出现淤血、青紫等情况,这就容易使学生心理产生恐惧感,就会影响到以后的训练。
研究显示,肌肉拉伸超过其正常长度的10%时,柔韧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或以舞蹈演员感到被拉部位有酸、胀、痛后,再坚持10秒钟为宜,并每天坚持15次以上。肌肉在较短时间重复拉伸比一次性长时间拉的效果好,而且练出的肌肉弹性也好。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柔软素质训练要注意发展各部位的柔韧性。如在古典舞基本训练中,“紫金冠跳”要求足背、髋关节、肩关节、颈椎、腰椎的柔软性都要好,而个别学生由于腰椎的柔韧性较差,造成动作比较僵硬、不流畅、不舒展,对此,在教学中,如果通过对腰部柔韧度专项训练,其动作的质量就会大大改善。所以,在训练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各部位的发展,保证舞蹈技术技巧的需要。
3、训练的可逆性原则
可逆性原则是指因柔韧训练终止而使柔韧素质下降或复原。柔韧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坚持训练的经常性和持续性,能使演员的良好习惯得以保持。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在放假期间应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4、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相结合的原则
柔韧素质是舞蹈演员身体素质的一方面,同时也受其他素质的制约,尤其是力量素质对提高柔韧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舞蹈的柔韧是在力量的基础上体现出来的,舞蹈柔韧的表现形式有:静力性力量下的柔韧性,如板腰、控腿、搬腿等;还有速度力量作用下的柔韧性,如双飞燕、紫金冠等。因此,力量训练与柔韧训练应同步发展。力量训练后进行柔韧训练,可以预防肌肉粘连形成疙瘩肉,同时又能保持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
三、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
柔韧素质的训练是舞蹈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我们已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总体归纳为动力性拉伸法和静力性拉伸法两种。这两种方法均可采用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主动拉伸是借助自身重力的力量拉伸,被动拉伸是依靠外力的拉伸。
1、静力拉伸法
静力拉伸法是通过缓慢的动力拉伸,将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拉长,并停留一定时间的练习方法,如耗腿、耗腰、搬双腿。静力拉伸根据不同要求可采用主动和被动拉伸方法。主动静力练习是指动作幅度达到最大时,凭借自身肌肉力量保持动作静止状态,如踹燕、探海等控制舞姿练习;被动静力练习是借助外力来保持固定姿势,如教师帮助学生开胯时缓慢的压胯练习。
静力拉伸要求舞蹈演员在训练时感到酸、胀、痛,且要保持一定时间,约10秒左右。
2、动力拉伸法
动力拉伸法是指有节奏的、较快速的、幅度逐渐增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方法,如担腰、甩腰、连续踢腿等练习。动力性拉伸法也分主动和被动两种,每个练习要重复8-10次。
动力性拉伸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预备动作要充分,尤其是被动动力练习,辅助者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损伤。
以上两种方法比较而言,静力拉伸有以下特点:首先,拉伸力度好控制,可以防止损伤的发生;其次,训练过程中人体能量消耗小;另外,拉伸时动作较缓慢,不会引起牵张反射,这样就避免了肌肉紧张收缩引起的阻碍作用。但长期静力训练会影响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敏度,因此,实际训练中往往采用动力和静力训练交替进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