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间舞蹈“跳马夫”最初为迎神赛会中的祭祀舞,主要流传在江苏南通的如东县,其中尤以丰利、掘港、潮桥为盛。每逢农历五月十八日的都天诞辰(亦有定为农历三月十五、三月十六),当地人都会举行“都天王爷出辕活动”,俗称“行会”。
这样的行会在当地往往非常隆重,例如潮桥(如东一古镇)的都天行会:神桥前有“龙灯”“荡湖船”“站肩”“高跷”“河蚌”“杂耍”的歌舞彩灯;有“烧马夫香”(即“跳马夫”)和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僧道尼姑等;还有旗、双棒罗及拿金瓜、钺、斧、刀、抢、剑、戟的仪仗队,前后绵延三里有余。整个队伍以烧马夫香为前导,多至三五百人。舞者往往“头扎彩色布巾,上戴黄元纸帽,身着马夫服装,脚蹬草鞋,腰围一圈铜铃,手持铁钎,嘴衔银针……跳跃着前进,铃声叮当响几里许”。舞蹈常模拟传说中众将士吓退敌人的情景,粗犷剽悍、威武雄壮,充满了强烈的战斗气息。这种劳动人民以民间传说为依据,以崇敬都天王爷为愿望的形式,在迎神赛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舞蹈,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可谓影响深远。
关于“跳马夫”的来源,当地还流传着很多说法。其中有一则记载:相传自宋以来,掘港、丰利就是个盐场,有位名叫张士诚的盐商曾多次来此贩卖私盐。因为不堪盐警的重负和欺压,反对当地官府的统治,张士诚曾在掘港附近的杨家坂一带率领盐民跟官府作顽强斗争,最后机智地用鳓鱼(此鱼为中国渔业史上最早的捕捞对象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当大刀吓退官兵,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后来,盐商张士诚在苏州当上了吴王,如东一带是他的管辖属地,他下令废除元朝施加在农民和盐民头上的苛捐杂税,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推行经济和文教改革,对这里的人民群众关爱有加,受到了广大劳苦人民的热烈拥戴。但自从他与朱元璋对峙、战斗败下来后,苏州地区不少与他有“牵连”的人都被逐放至此。所以,这一带的老百姓迫于无奈和官府的重压,不方便公开纪念他,只能以祭都天王爷为借口,寄托他们对英烈的无限追念和对不屈斗争精神的崇敬。
如此,“跳马夫”自形成以来,通过一代代的传播和发展,在后来城隍、华王和其他菩萨的迎神赛会等一系列祭祀活动中也有了“跳马夫”的舞蹈表演,成为了当地群众一种表示虔诚的敬神活动。“有的马夫竞相打扮,看谁最英武、最漂亮;有的马夫竞相作舞,看谁跳得最起劲;还有些地方的群众甚至结伴相约去数十里或上百里以外参加都天王爷的出辕活动”,这种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在传承过程中逐渐传播扩散开来,并慢慢趋向单纯的表演娱乐,更加注重“跳马夫”的舞蹈性。由此不难看出,《跳马夫》从最初群众敬神和娱神的宗教祭祀活动已逐渐演变成了现在“娱人”和自娱的民间舞蹈,既包含着浓郁的宗教祭祀色彩,又寄托着当地百姓追思英烈、祈福消灾的美好祝愿,成为了当地人们每年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