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在编舞时,很想让动作要出其不意,可是在作业里却因此出现了不合理的动作转换现象。
作答:所谓动作的“出其不意”,一定是建立在顺意、顺势的基础上,在情理之中。从编动作的层面上来说,这个“情理之中”就是指动作之间的关系是否具备逻辑性、合理性。那么,何谓逻辑性?就是在动作的关系中需要有“词、词组、句子、句式”,然后是“段落感及对比、衬托、比例关系”被构成;何谓合理性?就是把所要的逻辑元素和关系进行编创得当,其得当的概念,又是指编导拿了何样的“东西”做动作动机、样式,然后编的对象及一切发展关系都是由此形成及扩大。简单的说,就是不管走(编)的再远,都是有围绕性和目的性的,它是一个“东西”的关系、发展及状态,而非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乱拼凑。那么,“出其不意”的概念和状态,首先要在这样的大范畴里。如果抛开了这个大前提,把事物都孤立起来看,一味追求“出奇”,那它一定是低级的、不合理的,也许反倒弄巧成拙。
再者出现“不合理的动作转换”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出在对技法理解的误区上。任何技法都是手段、方法,它的意义就是要使作品构成并达到好的状态,如果说用了技法,却使编东西倒不好了,那么一定是你对技法有误解或根本就不会用技法呢。其次,大概就是在动作时身体不顺力。比如左手为启动发力由左往右抡一圈,当这个力发出去后,身体便要感受那个力所带出的动势,在这个前提下去产生动作。如果是力还没有运行完,就硬生生的断掉,出现的自然就是怪的、不合乎“力”逻辑的动作。
那么,怎样才能造成动作的“出其不意”呢?首先,其概念是在顺意、顺势的基础上,在情理之中的动作组成一系列关系时,常常的有视觉亮点,这个亮点不是乱杵动作,故弄玄虚,而是有动作的互动性质造成在视觉上的“阴阳”的动作关系,阴为阳服务,而好的阳的呈现一定是由于一系列的阴做了铺垫及构成而突出了阳的可能及性质。这就好比“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好女人”。如果在回到动作的运作基础的“力”概念再分析,其一、编动作时真实地遵循力学,顺力而行。让力进行循环:发力-借力-再发力的力运规律,并且必须知道运用的是何力,它是否真实的被用和用的状态以及身体与力的客观存在。其二、运用“反向”意识,当观者的视觉跟着动作的阳性动势及力的方向状态时,突然地改变运动的方向及阳性的明线状态,说一个简单的白话就是:“向前、向前、一直的向前,当就要成为一种视觉定视时,突然的换招停下、向右、在向后,再继续向前……”可能在视觉上就存在了“不定视”。总之,一旦动作构成于“惯性样子或韵律不变”,可能就会视觉疲劳也。其三、关注力在身体内部的流程,运用“时间差”,在视觉上得到一个空隙,这时的动作就非常的阴性化,观者也是一个“等待瞬间”,这时在视觉上暂无倾向性,突然启动力,观者得到的视觉效果就会是出其不意的。所以,有这样的一个概念是可以记住的:“力要顺着走,动作在视觉要常常逆着走。”其四、尽可能地抛开常见的动作连接方式,大胆尝试身体不同关系的搭配和运动。也就是说,经常可以寻找一些身体不易“顺”起来的动作,尤其是在常见的动作形态中运用不常用的连接动势或样子,视觉上就会给观者造成不雷同或陌生感,可能出其不意就在了其中。
当然,以上是针对编动作的基础方法,如果从作品意味性及言说性的角度来说,那就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出其不意”的概念就不仅仅是面对动作,因为此层面已“不再是话题”的事了,而编导的意识就要放在结构的角度,从作品的整体意象及构成关系上面对“阴阳”的出处及用处,以作品的语言表达点为概念做安排及编创“出其不意”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