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一名少儿舞蹈教师,所编排的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其内容和情感一定是积极向上、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作品。下面就以《男孩女孩》为例来谈一下在编排过程中如何渗透品德教育的。
一、 选择有助于良好品质形成的乐曲
舞蹈《男孩女孩》从曲子上看,乐曲前半部是屠洪刚演唱的《中国功夫》,后半部是节奏感极强的现代音乐,让孩子们一听到音乐就有种要动、要表演的欲望。因为乐曲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所表达的音乐情绪特别符合孩子们好动、喜欢模仿身怀功夫的英雄形象的特点。再加上音乐伴奏气势宏大,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立刻展开想象,随着音乐一会儿腿一会儿手地动起来。可见,舞蹈乐曲能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用动作来表达他们所产生的愉悦的心情,而这种愉悦心情的产生就会使孩子们在一种积极情绪状态下接受任务,完成任务,从而就会对人对事产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减少消极、偏激情绪的产生,有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 选择蕴涵品德教育主题的舞蹈内容
舞蹈《男孩女孩》从内容上看描述的是男孩子在练武术时,女孩子要和男孩子一起练,但男孩子瞧不起女孩,不带她们玩儿。女孩子也不示弱,向男孩展示舞蹈的功夫,来比试本领,最终获胜。最后,在女孩的邀请下,男孩女孩和好并共同表演。排练前我把这个舞蹈要表现的思想先讲给孩子听,让他们先理解作品,明白男孩子不能瞧不起、欺负女孩子等浅显的道理。舞蹈表演中有男孩子双手抱在胸前,头部上仰瞧不起女孩子的动作,有用屁股向旁一扭把女孩子撞倒在地的动作,还有女孩子不服气、男孩子被折服不好意思挠头等等细致的情节表演,这些细节表演过程中我要求孩子们不是简单持模仿舞蹈动作,而是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孩子在亲身体验和表演过程中,自己自然而然懂得男孩女孩各有长处,不能随便瞧不起女孩,男孩子有本领,应该保护女孩,而不是欺负女孩,小朋友在一起应该团结友爱等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从而使孩子们在学习这个舞蹈中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团结。
三、 舞蹈排练是对孩子们意志的磨炼
参加本次舞蹈排练的10个男孩和10个女孩都是6虚岁的学龄前儿童。受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很弱。开始学习新动作还挺认真,等反复练习动作时就不耐烦了。遇到难做的动作不是自己怄气就是放弃。舞蹈中几次用到蹲马步的动作,孩子们做了几遍就感到腿酸痛,动作做不到位。我想如果硬是让他们坚持训练,不仅疲劳,而且容易产生对舞蹈的厌烦感。于是我抓住孩子们好动、上进心强、易受启发的特点来激发兴趣,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坚持训练。我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腿疼是因为练得太少,只要不怕困难坚持练习,腿慢慢就不疼了,咱们看看谁能练好这个动作,成为真正的英雄!”孩子们哪有不愿当英雄的,都积极努力地按老师标准去做,即使腿仍有酸疼的感觉,也能克服困难坚持下来。我又搞了个小小擂台赛,让孩子们一个个表演,选出动作表演最好的孩子当擂主,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如何努力做好动作当擂主,而不是集中在一遍遍枯燥的练习!最后再集中随着音乐排练磨合,孩子们很快掌握了这个舞蹈,提高了舞蹈进度。
四、 舞台演出是孩子们品格与才艺的彰显
舞蹈作品总是离不开舞台来展现它的风采。在舞台上无论是表演还是比赛,都是对孩子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良好渠道。如集体舞蹈讲究队形排列,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共享空间;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请求别人帮助或帮助别人;观看别人演出,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别人,学习长处,不耻笑短处……《男孩女孩》这个舞蹈,在参加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比赛中,由于孩子年龄小都得有家长陪着一同前往北京参赛。在比赛前一天下午,计划第一次排练时却发现有的家长没经允许就领着孩子出去游玩了。到了晚上排练,孩子们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就是体力不支,根本没法排练下去。我立即停止练习,没有批评孩子,而是立即给家长开会,告诉他们这次来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来比赛,来学习,来长见识,不是来游玩,作为家长应该配合老师教育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面对孩子,我们应以身作则,应教育孩子在比赛前做好充分准备,尽力取得好成绩,为集体争光。我的这种间接教育果然奏效。正式比赛时,当看到全场最小的20个小演员齐刷刷的,那么投入地表演时,大家为之喝彩、叫好。当主持人宣布《男孩女孩》获表演金奖、编导银奖时,小家伙们情不自禁地紧紧抱在了一起欢呼雀跃。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包含了成功的喜悦,更包含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辛苦、所流下的汗水,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可见,舞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舞蹈的编排过程中,强化德育渗透,对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