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圆”路线之美
由基本元素“提、腆、冲、旁移、靠、含、沉”基础上组成的云肩转腰,其圆润而优美的路线,形成了古典舞中具有典型性的磨式平圆,它的产生既是动作韵律的出发点,也是上肢表现力的重要手段。而它本身带有更多层面的是指方圆之圆,在各式各样的手、眼、身、法、步里都采取曲线弧线,是圆转之圆;讲究流动自如、如云如水,是圆浑之圆;重视收敛含蓄、富有弹性,因而动静都有韵味,是圆熟之圆,熟能生巧。“云肩转腰”这磨式平圆可派生出多种舞姿。当内容与动作的差异及对立方面互相结合,互济补足,从而构成协调、平衡及多变的路线,这和谐而统一的整体,形成一种“平圆”的艺术。当舞姿与动作中有了“平圆”的迹象,我们就会感到一种独特的美,因为它在舞姿中所体现的是饱满的,也是完整的。在动作中,它的美可以照顾到各个方面,给人的视觉感既韵味浓厚又干净利落。倘若动作与动作之间没有了联系、没有了圆,它便会显得僵硬、空虚,在与外在的审美意义,这种动作既没有美,也缺乏真实的内容。
如此看来“云肩转腰“以上肢划圆为特征,它不仅体现出表层外化的形式,也正与内涵审美原则相统一。不仅是体现在动作上的形式美,而且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
“横向”动势之美
中国古典舞的动势实质,其实就是一种“气象”,即“气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运动气象,而这种“气象”的体现为何不是别的形态,而是圆呢?因为中国古典舞以传统戏曲和武术为基础形成的当代民族舞,它对圆的认识在结合舞蹈自身规律的同时,保持了传统当中的风格特征。并且,归纳出了以“圆”为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轨迹。“云肩转腰”是古典舞中一切“平圆”动作的基础,因为它包括了“提、腆、冲、移、含、沉”的全过程,其自身的“横向”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指在朝着左右两旁的方向的基础位置上,水平线的大幅度平移。再加上“形”与“神”也极富有风格性和韵律性,这正集中体现了传统对身法所概括的“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主干动作在技法上的规律特点,再将各类主干动作同归一起综合运用,就会产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繁衍效果。如在“云肩转腰”的基础上,接掰扣步,上身的流动感保持靠着倾斜,加上脚的外掰里扣圆式规律,这整体的上下肢配合,反映出中国古典舞动作中鲜明的“横向动势”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古典舞动作在整体上具有典型的“横向动势”特征。
“阴阳”气韵之美
中国古典舞讲究“阴阳”和“气韵”之说,在中国古典舞中处处都有这种“阴阳”对称之美。在美学的范畴中,气韵也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特点和美学品质。如把“气韵”和“阴阳”两者相结合,也可以说成“气韵”中的“气”和“韵”,可理解为体现宇宙万物阳刚、阴柔的特性。这已经在中国古典舞“云肩转腰”元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提”、“沉”为“气”,由多种元素从中贯串起,从动态至静态的停顿来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亮相”,体现舞美阳刚的一面;而从身体的磨式的“划圆”动律来看,为“韵”,则体现舞美阴柔的一面。其动势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反映了中国古典舞的刚柔之美。
无论是从外表至内在、还是从元素到动势都是通过从身体、手、脚、头、眼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展示出的“阴阳”、“气韵”之风。如“呼是提、吐是沉、冲既出、靠既回,含乃开、腆则合”等,这些动势来表现阴与阳的融合之态,以体现动势之间的对称;还有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异向及协调来表现出阴阳的对称,这种异向的对比使古典舞的舞姿呈现出一种和谐对称的效果。
“圆游”意境之美
从“云肩转腰”动势可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既“逢冲必靠、逢左必右、逢开必合、逢沉必提、逢前必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游”的特殊审美。无论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承的逆向动势,这正是中国古典舞“圆游”意境的精奥之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我们常常用“行云流水、龙飞凤舞、曲折婉转、闪转腾挪”等词语来赞赏中国古典舞。这一形象化的描述,实际上离不开的“圆”的空间美和“游”的流动美这两个特征。中国古典舞的“圆”在某一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特点。中国古典舞也同样受到“圆”这一思想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圆”起到了一个指引、导向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
“云肩转腰”是整个中国古典舞中的核心,也是身韵训练中主要元素。我们只有掌握了“云肩转腰”的动律元素,并贯穿于中国古典舞始末,才能把握古典舞的“形、神、劲、律”,才能开启古典舞的玄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