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世界眼球的纳西族东巴文化
丽江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丽江的几天里,深深吸引我的,是纳西族的图画象形文字和东巴民族舞蹈。俗话说一滴水可以见大海。一件民族民间的艺术作品也常常或隐或显地透露出一种民族文化的全息图像。
一、东巴文字
当我第一次见到纳西族的古文字,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乍一看去它和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实在是很相像,因此便有了一种亲切感和想了解它的欲望。可以这样说,东巴图画象形字以它独有的文字外形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借此来传播、发展它的文化精神。
纳西族象形字从最初的以图画文字为主的“木石痕迹”到象形兼图画的较简略的经书,再到内容丰富的1000多种经书,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这种文字的产生地与原始宗教一样,是在甘、青高原一带,其年代应在夏商时期。早期的东巴文实际上是种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是一种描绘客观事物的图象,以代表语言中相应的名称。开始时所绘物象比较仔细和完整,后来才逐渐向符号发展。从东巴文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原始的绘画与造字在心理与方法上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在描绘和书写手法上,都是通过竹笔线条的长短粗细,刚柔强弱,轻重转折等变化来刻划各种形体,并通过抓轮廓、抓特点、抓动态、抓重点等绘画手法来创制不同的文字,对一些难于描绘的抽象概念,用想象和象征性的点、线加以代替。通过抓整体或局部的轮廓,用简洁的线条,描绘出物的基本形,以代替语言中相应的名称。
纳西古文字正处于字画——字,字画这对同胞兄弟欲分但还未分开这样一个阶段。文字源于绘画,这已成为文字学界的定论,从甲骨文、古埃及文中人们已经找到了足够的证据。图画象形文字是东巴文字中的主体部分,这类图画文字既可以归入“东巴画”的范畴,又可以归入“东巴文字”的范畴。因为它是以高度概括的图画来记事。可以这样说,东巴图画文字本身就是一幅幅反映纳西先民古代生活的绝妙图画,可她同时又担当着文字的记事功能,书写记载下纳西民族的历史。
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是“世界上唯一存活至今的图画象形古文字!”“是人类文字史中的活化石!”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全人类的骄傲!
二、东巴文字的美学价值
由于东巴文字的特殊性,她具备了极高的美学价值。她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的洗礼,她接受过数以万计的极具艺术天才的东巴大师们的锤炼,她由文字的记事功能升华到富有美感的书法艺术。凡说到书法艺术,人们不由地想到中国的汉字以及她的前身甲骨文。她的点、横、顿、挫,她的龙腾凤舞可融化人们万千情感,给人以力量,给人以联想。
那么,使得汉字具有美感的原因何在?除去毛笔与宣纸的功劳外,那便是文字本身的魅力——“象形”与“表意”。为表现这形与意,文字需作出无数的变化,变化给书家与观赏者以联想,这联想与情感碰撞产生激动,这激动就是美感。东巴图画文字,恰恰具有“形”与“意”这两个特点,而她的“形”更加显露,更加诱人。
东巴书法的书写工具有竹笔、蒿秆笔、木片笔、铜笔等数种,都属于硬笔性质,书写文字的载体主要有自制土纸、木牌两种,同样具备相当的硬度。东巴书法形成的过程,是一个硬碰硬的过程,明显地区别于汉字书法以软遇软的形成过程,但又区别甲骨文、金石篆字书法中的那种以刀笔刻写兽骨、龟甲、石器的书法意味。因此,东巴书法从所书写的文字符号,到她所使用的工具材料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也就决定了她所应享有的独特的美学价值。
由于笔是书法家自造的,书家的性格、所造之笔的特色,与所写文字的风韵是一致的。豪迈的人,造出粗健的笔,写下阳刚的字;细心之人,制成精巧之笔,书出灵秀之字。东巴书法还有加彩的呢。五彩的颜料加于精妙的笔韵之上,如同锦上添花。证明了先辈们不仅把文字作为传递信息的符号看待,同时还对其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使其具有了美学的价值。以上三类竹、蒿、木所制的笔不耐用,需不断地削制,势必影响到写者的兴致和速度。纳西先民便打造出一种铜笔,原理不变,但铜笔的精细纤巧是竹、蒿之笔难以比拟的。笔画细而匀称,转折流畅自如,同时提高了纸张对文字的容量。
古朴原始的东巴图画文字,以她独有的形与意,赢得了人们对其的审美共鸣。给现代社会的人们以无穷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这是原始之美,粗犷之美,怀旧之美!这就是古文字书法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尽管如此,东巴文字也有它的缺陷——东巴文字只有东巴才能够解读,所以,她已失去其作为文字的最基本的传播信息的功能,只是因为旅游业的推动才使她继续存在下去,因为游客的喜爱而将她们运用于披肩、围巾、灯笼或其它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中,而这种运用也确实延伸了东巴文的生命范围。
东巴图画文字原初是写在高岩石壁之上的,坚硬的载体最宜于表现古文字的苍劲,以东巴文字创作的金石篆刻犹佳。
如今,用东巴文字进行书法、绘画、篆刻创作的队伍日渐扩大。已不限于纳西本民族,许多兄弟民族的书法艺术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不仅如此,日本、法国、英国、美国也不乏其人。
三、东巴舞蹈
东巴舞蹈在纳西族祭祀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东巴舞蹈经过世代纳西人的传承、创造,变得多姿多彩,是东巴文化内涵的独特表现。
刚到丽江的那天晚上,当地的一些老人们围在篝火旁尽情的舞蹈,随着音乐而有节奏的迈着轻快的舞步,整个四方街呈现在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顿时减轻了我们的疲劳。
东巴舞蹈的种类很多,随各种不同仪式的进展顺序而行。凡仪式首先得邀请神灵降临祭祀现场,主祭朗声吟唱《迎神经》时,场面上跳起了讨好神灵的花舞、灯舞、孔雀舞、白鹤舞等柔婉、典雅、轻盈、欢快的舞蹈,鼓点缓慢,海螺号悠扬,给人以舒心恬静之感。诵完《迎神经》表明神灵尽已入席,可殷勤款待。然后嘶哑的牛角号在山谷回荡,知情的老人们会下意识地招呼小孩子:“请鬼开始了,小孩别乱跑。”鬼魔就坐,依旧以礼相待施以果食。主祭高诵《加威力经》,意为将诸路大神之威力加于所有东巴之身,向鬼怪们作示威,力求以神人之正气镇住鬼魔之邪气。神之威力不仅使东巴们的“神力”受到了增加,四周看客也该增添不少,正义之气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东巴祭祀歌舞,有情节、有人物、有悬念、有高潮、有对白歌舞、有打斗追杀,她已具备戏剧歌舞的一切要素,是戏剧的初生形态,是研究人类戏剧史的活化石。当然这也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其中包括专门研究东巴舞蹈的学者,大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一切艺术来自生活,古朴的东巴舞蹈源于纳西先民的社会生产劳动,体现了民族性格和原始的美。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模仿金孔雀、白鹿的形象的鸟兽雀、白鹤、大鹏和马、羊、牦牛、大象、毫猪舞,反映纳西先民狩猎和游牧生活;又有为古代武士征前祈祷和祝捷的战争舞,而最多的还是跳神舞,反映了纳西先民驱鬼除邪、祈求神灵的场面,也反映人神交战的场面。
东巴舞为何能如此完整地保留古代舞姿呢?归功于纳西先民超凡的才智。世界善舞的民族不可尽数,可又有几个民族会想到用文字记载舞姿呢?纳西先民为他们的后代子孙留下了一部部记存着精美舞姿的文献经典——《舞谱》。东巴舞谱由图画象形文字写成,因文字本身有着极强的图画性,用它记录舞姿是绝妙的手段,准确、易学。《舞谱》一般都是如此写的:“要跳神的坐骑白牦牛舞时,向左迈两步,向右迈两步,向四方各顶四次角,然后向左原地自转一圈,向右原地自转一圈。要跳金色孔雀舞时,向前迈七步,向左原地自转一圈,向右原地自转一圈……”。
真是一见即通,过目难忘,对东巴舞蹈的学习、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种记录舞蹈动作的谱曲,就可以超时空、远距离地传播与保存舞蹈动作。
与东巴经中大量存在的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东巴舞蹈中虽然大多数是表现神跳的内容,但实质是神的形象、人的气质,亦神亦人,有的是神的含意、动物的形象、人的气质。因此东巴舞虽然属祭祀性舞蹈,但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浓郁的原始气息和严格的舞蹈规范构成了东巴舞的风格特色,在省内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中是十分特殊的。近几年,东巴舞经过改革、提炼和加工,摒弃了迷信的部分,作为舞台节目表演,受到了中外客人的欢迎。
在丽江的几天,傍晚,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和当地的老人们一起跳舞,我也加入他们的舞蹈队伍,跳跃的火焰映照在我们每个人的脸庞,欢乐之情溢于脸上,我很尽兴地跳了一回。舞步简单而明快,我想可能是为了方便游客与当地人民一起跳舞,一起感受丽江的美,丽江的情,丽江的景。
丽江,她时时刻刻散发出来的文化内涵,是多少距离都不能阻挡的。东巴文化便是这精髓中的精髓,知道的人便冲着这深厚的文化积累而去,不知道的人因为去了而了解到纳西古民族的如此富有魅力的内涵。文化吸引了游客,游客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延伸,二者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