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很多学者主张舞蹈来源与劳动,因为劳动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猎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例。(如:土着舞中,人们就经常用长长的竹子作为舞蹈的道具,那就是原始人狩猎和保护自己的东西,用于了舞蹈。)
那传统民间舞蹈又是什么呢?是指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传统民间舞蹈是源于社会生活,反映民众思想意识,在被民众广泛认同的基础上,世代相传,不断继承。已故民俗家张紫晨认为:“民间风俗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内容、气氛和表演环境,而舞蹈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表现。特别是民间舞蹈,往往与民间风俗互相渗透、结为一体。”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几乎都有相应的民间舞蹈。“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说法。像朝鲜族舞蹈稳中带柔,队形变化流畅,服饰艳丽;汉族舞蹈动作精巧,神态美而俏;藏族舞蹈舒展豪放,棉柔有力,傣族舞蹈轻灵飘逸,玲珑秀美;新疆舞蹈尤其优美,热情奔放,潇洒妩媚等等。下面我就介绍几个不同民族的舞蹈在动作上的特点与他们民族的风俗之间的关系。
1、汉族
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既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因地区的不同,也会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
春节的民众活动中,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开始于宋代和清代的民间歌舞形式。自古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在漫长岁月中龙逐渐已被人们所神化,被当作既可腾云驾雾、又能翻江倒海,主宰农田旱涝的神灵,而被以农耕为生的汉民族所尊崇、祭拜。因此,在从南到北的汉族地区便出现了春节时,被人们舞耍于硝烟弥漫、震耳欲聋爆竹声中,千姿百态、无以数计的各种龙形。其中最被人们熟悉的要算是形体硕大、长达10米左右,用彩绸扎起来的“布龙”或“彩龙”。《龙舞》,是在数名男子高举支撑龙体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龙打滚”、“龙摆尾”、“金龙缠玉柱”等极有气魄的造型舞蹈 。此外,流传在浙江,由众多女子双手各持云朵和莲花,在优美抒情的荷花舞之后,由荷花花瓣为鳞片连接成的《百叶龙》,在耍龙人逗引下浮游于彩云之间,真是惟妙惟肖,令人瞠目;南方水稻之乡,以稻草扎成龙形、龙体遍插燃香,专门舞耍于年节深夜的“草龙”,宛如一条漂浮于夜空、星光闪烁的火龙,在硝烟缭绕中盘旋、飞舞,别有风采。
汉族《狮子舞》自汉代由西域传入的假形舞蹈。《秧歌》是春节群众欢庆活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烘托气氛的大型歌舞形式。这里所指的“秧歌”不仅是单一的“秧歌舞”,而是包含着数十种歌舞形式所组合的文艺演出队伍。
2、蒙古族
一是蒙古舞中处处仍显示出对于动物的原始图腾崇拜以及最初的仿生态痕迹。
蒙族民间舞蹈中典型的动态形象鹰、大雁、马之习性及它们的气质神韵。蒙古民族对鹰和大雁有特殊的感情,将其视作吉祥、理想、生命的象征。因此,开阔的肩部舞姿以及下俯的动作,都显示出一方面对于天空的无限向往,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于整个茫茫草原的深深依恋。
蒙族舞中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双臂的延伸动作,它象征着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一“开”一“放”中处处体现热情的灵魂,积极探索的精神,蒙族的民族性早已融于其中。
二是 “眼神"、“表情"所蕴含的文化意味。
在蒙族舞蹈中,脚步、眼神、面部表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化,而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具备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质。眼神中永远充满了热情,对自由、对生命的高度赞叹,以及对整个草原的深深热爱。正因为如此, 蒙古人民才能在与自然的相处中达到一种和谐。眼神将蒙族人民热情、勇敢深深交汇于其中, 显示出独有的魅力。
三是蒙古舞中,力量的对比随处可见,应当说,蒙族舞通过力量的对比来表现动作的延展性以及舞蹈感情的抒发。动作的对比与幅度的快慢,不断圆润舞技,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以独有的节奏传达舞蹈的精髓。用肩部的动作带动整体,显示肢体的轻盈柔软用力量的对比增强节奏,体现动作的内外张力将这三位完美的融为一体, 在轻盈跃动的舞步和舒展开合的舞姿中,显示古老文明的民族精神,展现蒙古民族特有的豪爽、热情、奔放以及坚毅的民族特性,传达永恒的对自然的无限期待以及对生命的永恒追求。在茫茫的草原上歌唱天人一体,并将这一切完美的用舞蹈传达。 旋转的舞姿中永恒的是蒙族人的无限向往, 民族魂在舞蹈艺术中的到了完美的体现。
蒙古族舞蹈的音乐特点女性“稳重、端庄、典雅、娇健”的风格特征,男性特有的“粗犷、豪放、彪悍、矫健”的风格特征
3、藏族
在舞蹈律动上,膝关节的颤动和屈伸是主要的特点。舞蹈时膝关节松弛,既柔又富有弹性。手臂和上肢的动作是随舞步的变化和膝关节的屈伸自然形成的,上体的移动动作有整体感。在动作特点上,表现在双脚自然外开,动力脚多系自然勾脚。在动作组合的规律上都有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四步回转”等规律。
4、维吾尔族
手式(托帽式、牵裙式等),辗步、进退步、横垫步、三步一抬等基本动作
5、傣族
傣族民间舞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傣族舞动作优美、灵活、矫健、感情含蓄。舞姿富有雕塑式的造型美。下肢多保持半蹲状态,躯干和手臂保持一定的弯度,形成了特有的舞姿造型,俗称“三道弯”。舞蹈时,以双腿半蹲,上体向旁倾斜为基本姿态。腿是半蹲状态在音乐重拍时做向下动作(身体重心下沉),做有节奏均匀的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颤动为基本的律动特点。呼吸与动作要默契配合。
传统民间舞蹈不仅仅是停留在民间创作、民间流行、民间娱乐的层次上,一些民间舞蹈经过加工被搬上舞台,我们要大力倡导优秀的传统民俗活动的继承与保护,让来源于民众民俗活动的民间舞蹈回到民俗之中,让它焕发出再生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