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鼓》以舞蹈诗的形式,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将来自雪域上的那股柔和静谧之风吹送到观众的心间。它就像一幅长卷描绘出青藏高原独特而迷人的风景;又如几首短歌唱诵着藏族同胞对生命的热爱一与崇敬;更恰似一串小诗,歌颂着西藏人民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整部舞蹈诗由“序、没有阴影的家园、阿姐鼓、羚羊过山冈、卓玛、天唱、地狱天堂、转经”共八个片段组成。
《阿姐鼓》把宗教生活作为创作题材,着力开掘藏族文化的精神力量,把藏族文化中对生命轮回的思考转化为舞蹈意义上的审美体验,是一次开创性的尝试。栖息于“世界屋脊”那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受制于山地环境的多重影响,其舞蹈早已形成松胯、弓腰、曲背、弯膝,“一顺边”的典型特征,集聚体现了山地藏人的审美感知,而学院派出身的编导,加之一早年学习古典舞,其在动作编排上自然有一定的偏守。《阿姐鼓》的动作语汇缺乏主题动作,虽然编导在语汇革新上颇存心机,但没能自始至终融会贯通于整个舞蹈诗。其中许多舞台场面过于流动化,上一场的动作缺乏细致周密的安排,因而整个作品中的舞蹈片段显得不够充盈、饱满。另外,《阿姐鼓》这部舞蹈诗处处弥散着编导独一帜的舞蹈思维,由于头绪过多、思维呈连绵跳跃状,缺少深层次开掘,再加之音乐的章回式处理,使得舞蹈跟着音律、唱词跑,每个舞蹈片段没得机会“伸开腰儿”。
出演《阿姐鼓》这部舞蹈诗的是杭州市歌舞团,这群来自江南可与“天堂”媲美的西子湖畔的少男少女们能以如此的方式理解编导的意图,阐释完全异样的雪域生活,其精神与勇气是极为难得的。舞蹈诗《阿姐鼓》在沈阳荣获1997年全国舞剧观摩演出“优秀剧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