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道具的运用 用于祭祀乐舞中的道具
“宗教舞蹈是对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神灵的一种形象外化的再现.使无形之神成为可以被感知的有形之身,是神秘力量的人格化。”’祭祀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习俗活动.它的主要内容是表现人们怀念、歌颂、祭奠祖先,传授民族历史知识,祈求天地神灵庇佑人畜兴旺,五谷丰余。在祭祀活动中,乐舞往往是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而祭祀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巫”,其主要专长即为唱歌跳舞,《说文解字》对“巫”字的解释是:“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甲骨文中的”舞”字像一个人拿着两根形似动物”尾羽”跳舞的样子.而“巫”字的写法是“赍”,也像人拎着动物尾巴或乌羽起舞的样子。2可见“巫”和“舞”同源且动物尾羽这一道具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巫师们一般手持鼓、镲、刀、剑等法器作舞,这些法器在巫人手中,被赋于了”神”的力量,舞动起来威风凛凛或神神秘秘,无形中产生一种震慑力,都具有夸张和虚拟的特点,也极富原始意味.带有明显的鬼神意识。
中国古代乐舞,有许多为祭祀乐舞。道具也频频出现。考古学家在广西发现的花山岩画中,一副描绘壮族“骆越”先民的乐舞场面图.画中人物双手上举,两脚成马步分开,围着一面形似铜鼓的器物翩翩起舞,其中一人头顶动物皮毛制成的头饰,腰佩圆柄长剑,左手挂着一把类似三角飞镖样的兵器,面对铜鼓,率众起舞,有学者认为这种“蛙舞”起源于上古生殖崇拜的“蛙祭”。铜鼓是壮族富贵和权威的象征。既可“击鼓聚众、又可作人们舞蹈伴奏的乐器”。《隋书·地理志》记载.岭南民族铜鼓新铸成时,悬在院子里,置酒招呼同族。参加宴会的有富豪子女,拿着金银做成的大钗敲铜鼓,敲完就把钗留给主人家.名叫“铜鼓钗”,铜鼓地位极不平常。有铜鼓的人称做“都老”,是民众信服的部族首领。一旦发生战争.敲起铜鼓,闻者聚集。铜鼓舞至今尚在流传。可见壮族铜鼓用于祭祀,在舞蹈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始先民从事舞蹈的活动,大多因某种重要的活动而举行,而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往往把精神寄托于某一器、物之上,便于得到一些精神具象化的满足。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五人一组的手拉手图像,绕盆一周.就象是围着篝火舞蹈。现今许多少数民族中,围着圆圈,中间置放某种器物的舞蹈场面并不少见.象鄂温克族、彝族、藏族、羌族、纳西族、僳僳族等都有这种舞蹈。圈舞围绕的大多是一些崇拜物或神圣的标志。如内蒙古等地信奉萨满教的地区.人们绕着“蓬松树”跳舞。羌族人祭祀时的“锅庄”环绕白石。佤族”供头舞”环绕木鼓房。苗族“踩花山”时,吹芦笙绕花杆起舞,传说花杆是苗族性崇拜之物,年逢正月初二至初四.村民们要选出两棵挺直的树木立于左右两个山头,左边一棵无枝丫叉,毕直光滑,视为男性生殖器,右边一棵顶端有一丫叉.视为女性生殖器。苗族男女在花杆下连舞三日,祈求天神保佑他们人丁兴旺。其实,他们只是通过把舞者固有的力量传递给舞者环绕的物体,或从该物体获得力量以追求魔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