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编创,自始至终都需经过精心设计和铺排,动作——结构——表现手段——审美效果这几个要素基本涵盖了舞蹈编创过程中的关键点。基于舞蹈本体进行思考,对这几个要素的理解和处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帮助编导解决编创中关于作品呈现与作品理解之间的矛盾。舞蹈以肢体为表现媒介,形象、内在、情感、背景、意境等一些并存于舞蹈间的内容都需以肢体呈现,这些层面绝不能以单方向的考虑和操作来完成。
一、形意相随——动作层面
动作语汇的选择常常会令一些编导们在舞蹈编创实践中踌躇不定,尝试着各式各样的动作、动机,反复的斟酌、选定。然而舞蹈编创中关于动作的选择合适与否,空间运用与内涵是否贴切等问题的确是困扰和纠结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实际上,这些选择及考虑都应基于舞蹈想要表现的内容进行编排,不能盲目组织。作为观众,其也是通过“形”(可观可感的舞蹈动作)理解舞蹈的“意”(外在形态中潜在的内涵或意蕴),所以编导必须有意识的让“形”与“意”在舞蹈中相互体现。如印度舞蹈中的“手语”,发展至今已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每一个固定的手势都有固定的含义,是典型的“形意相随”的体现。
现代舞作品《也许是要飞翔》,呈现出一种内心强烈渴望释放,时而徘徊、时而坚定、时而畏缩等内心的矛盾情感。舞蹈的开始,随着一点微弱的光所指引的方向,舞者迈出步子,似坚定又非坚定地寻找着,再伸出手向前迈几步,又彷徨地折回原地,舞者欲飞翔却不知如何飞翔的复杂情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当代舞《秋天的记忆》中,开始部分也有伸手迈步的动作,但其动作平和,气息流畅,犹如风吹落叶般沉静、自然,传达出诗般的意境,那稳重、不矛盾且柔和的线条流露出的是淡淡的忧郁情愁。就两个舞蹈中看似相同的“出手向前迈步”的动作来说,其在时间、空间、力度和流畅度上为符合舞蹈的本意做了不同的处理,有着质的区别。显然,为准确的传达舞蹈内在,在舞蹈动作上仔细推敲是很有必要的。
尽管肢体语言有着相对的不确定性,但是任何一个舞蹈都由特定的形表达特定的意,不同的舞蹈或同一个舞蹈中,即便相同的动作也并不代表它只有一种意义。舞蹈的编创,必须考虑贯穿始终的所有外化形态,是否能让观众了解到其间的潜在内涵。
二、写实、写意并重——结构层面
很多舞蹈编导在编创过程中,通常就从动作、空间、调度等方面苦想花招呈现内容,而忽略了舞蹈整体的布局,在呈现效果上或多或少与预想产生偏差。其实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在结构上是很有讲究的,因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特征,使得舞蹈不能像小说或电影一样长篇幅的述说故事或情节,所以编导在结构作品时,应对舞蹈中写实和写意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谋划。“如果说,题材的选择侧重于‘表现什么’的思考、语言创造侧重于‘怎样表现’的思考的话;那么,在‘结构’这一创作步骤中则二者兼而有之。既思考着‘表现什么’,又思考着‘怎样表现;。因此,‘结构’具有形式与内容的双重属性”②。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形式的结构还是内容的结构,如不合理运用写实、写意的手法,很有可能导致舞蹈生硬难懂。“同杂技、武术、体操、跳水、水上芭蕾、冰上舞蹈等竞技性的人体艺术相比,舞蹈更趋向于抒情性的特征;同哑剧等模拟性的人体艺术相比,舞蹈则更趋向于概括性特征”③。结构上若过于写实将导致舞蹈偏离概括性转向模拟外象,过于写意又会令作品晦涩而引起无法理解或误读,所以写实、写意两种方式应合理安排,都不宜过度。
舞剧《雷和雨》将人物矛盾集中到六个主要人物——繁漪、周朴园、鲁侍萍、周冲、周萍、四凤的身上。剧中以繁漪为焦点,省去了细枝末节的生活画面,以实实在在的演员之间的调度及接触方式交代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又以写意的手法营造压抑、紧张的氛围,舞蹈开场长达五分钟的时间内,舞台上几近静止,几个主要演员在令人生躁的嗡鸣声中做出一些手、脚紧张不安的细微动作,观众置身于这般氛围之中,就自然地走进了演员的内心世界。这种写实、写意的完美融合,使剧情与剧情中突出体现的内容清晰了然。
以肢体为媒介的舞蹈艺术,既要有语言又不能脱离自身性质,在舞蹈形式与内容的表现上,合理的整体布局会令舞蹈丰富且意蕴深长,写实、写意在其间同等重要。
三、虚实相间——表现手段
在编创作品的过程中,总要考虑用何种表现手段才可以最适用于舞蹈的需要。由于舞蹈的本质决定着它有抽象与具象的双面性,故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段是可取且必要的。舞蹈需以独特的肢体语言诠释、演绎作品内涵,不像哑剧可以完全是生活动作的再现。如国画讲究在“虚实开合上巧作安排”,这样不会导致“疏至极则为白,密至极则为黑”的效果,反而有着虚实构造出的妙境,富有空间感和想象力。舞蹈的虚实同需巧作安排,无论动作、场景、人物等各种素材都可以以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段提高舞蹈整体的可观赏性。
双人舞作品《玉魂》是一个典型运用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段的代表作,作品刻画一个人物形象,选用了双人舞的形式,一个舞者表现实体存在的人,另一个舞者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一个形象是“实”,一个形象是“虚”,舞蹈以“实”形象、“虚”形象的结合将人物和内心共同展现,人物的内心以灵魂的方式外化为一个活生生的舞台形象。这样的表现手段无论从舞蹈形象还是舞蹈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来看,都显得更为饱满贴切富有艺术感染力。
舞蹈以艺术化的肢体表现真情实感,而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段可以使舞蹈既富有艺术感又不失真切性。
四、技艺共生——审美层面
通常,优秀的演员那优美的肢体线条呈现出唯美的画面,高素质的身体稳重地把握轻重缓急的动作质感,细腻传神的形象刻画,以及优秀的编导巧妙的结构形式,新颖且贴切的创作手法等会令欣赏者们瞠目结舌。而这一切实然是他们在舞蹈中成熟运用技术与艺术的高境界,技术和艺术共同呈现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舞蹈的审美价值高低。艺术是技术的升华,技术也是艺术的高度,这两者并存于舞蹈作品中可以相互提升,从而提升舞蹈的整体效果。欧建平曾说过“人人都能跳舞,技术能让舞蹈跳得更好,艺术才能让舞蹈跳到最好”,这说明好的技术能提高舞蹈的审美效果,但是艺术层面的纯熟把握才会让舞蹈更有审美价值。编导及舞者应以自身良好的人文修养、素质内涵填满原本单调的技术,从而使作品生发出浓厚的艺术气息。从编导到演员,从灵感到构思,从结构到呈现,从编创到表演无一不是需要从艺术和技术的角度去探究的,只有每一个细节在技艺上提升,才能使舞蹈整体的呈现效果得到升华。
由青年舞蹈家黄豆豆所表演的《秦俑魂》,当中虽有大量高难度技巧,确也不乏将秦俑表现得活灵活现的灵动之处,其技与艺的共同呈现令舞蹈倍加出色。这是编导与演员两者之间技艺的展示,编导纯熟地编排出基于此形象需要的独特象征的动作等,表演者准确地以有素身体刻画形象。从舞蹈的技术角度看,体现在演员高素质的身体完成了编导高水准的动作编排及预设的表现内涵。从舞蹈的艺术角度看,其技术是为了舞蹈整体的内容、形象的刻画及作品的艺术价值服务的,作品以秦俑为载体将传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整个作品在技术上与艺术上的成功把握,赢得了不息的赞誉。
任何一个舞蹈作品都能体现出编导和演员的技术性和艺术涵养,技艺共生于作品最终呈现效果之中,同时也决定着每个舞蹈的品味高度和质量。舞蹈的技术超群,艺术气息越浓,艺术的气息越浓,越能体现技术的含金量高。
结论:
由于舞蹈特殊的艺术特征,创作过程中的各个层面都必须为舞选择如何舞。对结构、动作、表现手段、审美效果这几个层面的重视和把握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舞蹈编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极大程度上提升舞蹈作品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