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舞的基本创作观念和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德国现代舞创始人鲁道夫·冯·拉班传至美国的身体——空间——用力理论。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开始的后现代舞运动。他产生的客观原因是这些舞者在取得全社会和整个文化界广泛认可以及各种官方与民间的足够赞助之前,不得不以剧场之外各种廉价或免费的自然环境(如森林,田野,海滨,山巅等)和生活空间(公园,广场,湖边水面,街头巷尾,高楼阳台,墙头楼壁,地下室内,美术馆和博物馆内外等)进行舞蹈创作和表演,在题材方面,他们不得不在古典芭蕾和早期现代舞所热衷的文学经典和音乐名曲之外,以俯拾即是的花草树木,锅碗瓢盆,棍棒绳索,电缆电线,各种布料,桌椅板凳等等为核心物编舞,而在拌奏方面,他们则不得不从大自然和生活环境中提取各种无法收费的音响或音乐,如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电流噪音,机械转动,人声鼎沸,悄悄耳语,婴儿哭啼等等。或干脆按照微量主义的方法,对少量有意,甚至无意的音响或音乐加以一定量的重复,自制出广义的音乐,
这种创作方法有效的缩小了古典芭蕾和早前现代舞在舞蹈与生活之间形成的巨大鸿沟,拓宽了舞蹈创作的视野,意境,题材,体裁,范畴和方法。击活了编舞者的想象力和独创性,引导他们在走出象牙塔,抛弃闭门造车的创作方法,到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去呼吸新鲜空气,补充生命热能,深挖才情心智,寻找创作灵感,随时迎接不期而遇的新挑战和新可能,这种创作方法使人们明确的认识到,在后现代舞的创作中,任何题材都是可以通过舞蹈去加以表现的,而不存在"可舞性"的问题,
指一种三维的艺术品,是艺术家用找来的各种材料以及绘画或雕塑作品创作出的临时的聚合体,它打破了对艺术形式的传统划分,把雕塑绘画,以及建筑融为一体,环境艺术是对拼帖技法的一种延伸,它使作品不再局限于二维画的饿想象空间之中,而是占有一个观众能够于之分享的真正的空间。环境艺术不只是用来观赏的,它极大的调动起观众的参与性,观众可以直接进入到作品当中,在其间走动或爬动,他们可以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感官刺激——视觉的,听觉的,运动的,触觉的,有时甚至是嗅觉的。环境艺术不再只是视觉的艺术。
环境艺术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的确立经历了一个过程。30年代晚期,在德国慕尼黑出现了展示房间不同维度的绘画形式,这可以算是环境艺术的雏形。1952年一个纽约年青艺术家小组及1955年一个日本艺术家小组对环境艺术观念的最终形成起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后来,艺术家们又把偶发事件(happenings)和游戏(game)这两个概念引入到他们的创作意图中,进一步丰富的环境艺术的概念。环境艺术强调的是事件的实质,用这一观念为指导创作出的作品就不再是固定的,已完成的艺术品,这一艺术的代表人物有Allen kaprow,Walter Gandnek,James Dine,Claes Oldenburg,Salvador Dali等。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常常把环境艺术和大地艺术(earthworks art)混为一谈,其区别在于: 前者在很大程度上运作或改造真实的自然环境; 后者旨在把观众吸纳入一个创造出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