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内容的对象是创作者所面对的社会生活以及他所要反映与表现的客观世界,新时期舞蹈内容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处处闪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内容表现出了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
其一,给予人以最大的人文的关怀,呼唤人性,探寻人生的意义、价值
长期以来,人性、人道主义一直成为艺术的禁区。80年代人道主义的声音再起,舞蹈创作者开始注意从人的本质属性中表现人的世界的深邃与生动,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他们把人放到社会整体、文化氛围、自然环境的种种复合关系中加以刻画,透过个体活动来深刻地揭示群体社会的文化心理,也通过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来塑造生动真实可信与富有历史感、文化感的人物形象。从舞蹈本性上说,舞蹈是人的艺术,舞蹈是最应该表现人性、抒发人的情感的。舒巧在反省了中国当代舞蹈四十年的历程以后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勇敢地面对‘人’!面对‘今人’!!面对我们自身!!!将我们的灵魂从一大堆锦衣华服下释放出来------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透视出了人、人情、人性和人生。”①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新时期初期的舞蹈创作首先挖掘的是人物的人情美、人性美,创作者努力表现真挚的人情、真实的人性,赋予人物以生活感。如舞蹈小品《刑场上的婚礼》就率先打响了表现人性美、表现革命者纯洁美好的爱情的第一炮。它彻底消除了对“革命者不讲爱情”的禁忌,以对爱情的公开地肯定,开启了新时期舞蹈对人性的艺术探索。到90年代,创作者对人性的问题不再停留于浅层的表现,而是开始将人性与社会、民族相连。如舞剧《红雪》、舞蹈剧《好大的风》即是如此。在人的主题下,人的生活意义与价值也不容忽视。在这一主题下,如舞蹈小品《希望》所表达的就是人从渺茫、迷惘、痛苦、挣扎、反抗、斗争、失望直到有了希望,从中显露出人类在与命运的搏斗中的顽强拼搏、奋力抗争、积极向上的精神。其它的如舞蹈小品《攀》、《命运》等也反映了这一主题。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一定连接着对人生的品味与思索。新时期舞蹈创作的这种人文关怀是十分有意义的,创作者们“是在历时性中寻找共时性的东西,在个体中发现群体的心性,并对沉渗在生活之中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重新予以审思。这种把人的心理当作内在文化的居高临下、治坡讨源的观察方式和艺术眼光,显然比从政治的、经济的或伦理的等单一的和外在的角度更博大、更雄浑、更内在……是对人的本体及艺术本体的认识的一种开掘和深化。”②可以说,舞蹈创作只有在内容上回到“人”的原点,舞蹈创作的目的与宗旨才能实现。
其二,体现时代精神,透视生活表层,揭示生活本质与社会的必然性
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如奔腾不息的河流是永远向前的,这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规律。新时期舞蹈作品的内容在真实的基础上,深刻地、复杂地、全面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状态,表现改革开放的社会状貌。一些创作者具有深邃的社会洞察力,他们从一些生活细节、社会变化去深入挖掘社会矛盾运动的原由、变化、趋向,使人从中看出社会发展的运动轨迹。如舞剧《深圳故事》就揭示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凸现了深圳人对光明、光辉、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处于大变革时代的深圳人的心理变化和社会心态。新时期的创作者对现实的关注,一方面表现在时代的节奏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对社会生活真实的发现上。一些舞蹈创作者在创作上用日常性替代了戏剧性,将创作视点转向最常态的人物、最简单的生活,以最朴素的语言、最基本的情感、甚至最老套的故事,挖掘其中的非凡与动人之处。如舞蹈诗剧《大荒的太阳》就是对平凡而伟大的石油工人的礼赞,创作者既表现他们的劳动,也表现他们的酣睡、甚至野浴。创作者用朴实的风格、磅礴的气势表现出普通石油工人的劳动情况,也反映出他们真实的生活情趣。由于这些创作者具有对普通人身心状态和境遇的关怀,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切的同情心和真诚的现实精神,在作品里呈现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精神风貌、性格品质,所以,这类作品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一种充满关怀的人文意识。可以说,新时期的创作者大多力图真实地、深刻地反映现代生活的本质。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一少部分创作者只停留于生活表层、表象的再现或反映,而没有真正地揭示出生活的“内核”。舞蹈创作内容的深刻依赖于创作者认识思想的深刻,只有创作者真正洞见了生活的真谛,才能使他的创作产生一种质的飞跃。
其三,在革命历史的回顾、英雄人物的塑造里颂扬崇高
对革命斗争的颂扬,使舞蹈创作出现了一种思辨力量和思想深度。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运用统摄性视角和串联组合的结构,全方位地反映了重大革命事件,凝缩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史实,努力在革命历史中做更丰富地开掘与发现,从而具备了深刻的、崇高的革命思想内涵。新时期的“主旋律”舞蹈作品由于在歌颂领袖、表现英雄上的一定的艺术加工,从而使得其审美面貌焕然一新。如舞蹈小品《八圣女》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交替出现了回忆者情感变化,以及回忆中出现的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另外,如舞蹈小品《囚歌》、舞剧《傲雪花红》等,也是“主旋律”的佳作。在新时期,虽然这类题材产生了不少优秀之作,但是总体上看,这类题材的作品的艺术性仍嫌不足,创作者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这类作品的艺术加工度。这类题材的作品的艺术性越高,感染人的力量越强,作品里的革命精神的所发挥的效应也就越大。
其四,表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生态共存
立足于“天人合一”哲学传统的中国古典艺术,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依相存、和谐统一的亲和关系。这一精神内核无疑培植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艺术表现形式,并且一直被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而积淀了下来。新时期舞蹈创作在社会环境改变的情形下,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契合也相应地具有了一种新的时代意义。如舞蹈小品《舞越潇湘》将湖光山色化成飞动的舞姿,以千姿百态的舞蹈动态表现山水相依、水波荡漾的山水之美,把单纯的自然风景的再现,升华为人与自然交融的意境。舞蹈小品《轻·青》以富有哲理的舞思、清丽淡雅的色彩、飘逸洒脱的舞姿,为人们吟唱了一首美丽的自然之歌,通过舞者的随心所欲、收放自如的动律,充分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统一、和谐,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法则和生趣。这些作品都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共存关系的形象写照。在这类题材里,有的创作者还从自然里引发出一种哲理性的思想意义,这比只是一般性地表现自然之美好的创作更前进了一步。如而舞蹈小品《潮汐》是大海的运动规律的表现,也是社会、事物运动发展方向的昭示,同时也融合了创作者对事物的质如强弱、快慢、动静、流止、高低、多少、大小、张弛等关系的理解与表现。另外,它也以自然的运动变化揭示出现代人充满自信、充满力量而又充满矛盾运动的内心世界。除了这些作品以外,还有如舞蹈小品《小溪·江河·大海》、《高山流水》、舞蹈诗《漓江情韵》等。当然,这类题材的创作并非十全十美,也有一些创作者对自然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在创作上流于表象上的简单反映。若真正把握自然的规律、自然与人的关系,就需要创作者用慧心去领悟。当创作者洞悉其中的奥秘时,那么他的创作自然就会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其五,从原生态的民俗民风中展示民族文化的形态、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体现民族文化的意蕴
风俗作为一个民族和地域或社会群体的文化积淀与文化的集中体现,实质上是从最表层直接导向民族生活的文化精神。这类舞蹈的题材范围、文化空间形态表现,都带有一定的区域性和相对固定的指向。舞蹈创作者多侧重于对人物生存状态、生命形态的表现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刻画,以原生活状态作为舞蹈的表现起点,以民风、民俗作为表现依据,以文化、民族心理作为表现中心。对民俗的表现,它一方面为人物的行动与行为规定了特殊的文化环境,以及人物情感随时空转移而变化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舞蹈的语言风格建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舞剧《阿诗玛》的创作者将民俗舞蹈结合于大色块舞段的对比之中,并且特别重视人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营造,或在神奇石林里、或在清清湖畔、或在洁白花丛中,以表现阿诗玛的美丽善良与热爱生活、敢于追求的性格。舞蹈诗《长白情》“它以民俗生活作为抒发诗情画意的框架,出色地展现了我国朝鲜族的美风良俗,把我国朝鲜族的百年民族史浓缩得极其形象而又情味绵邈,如实地体现了我国朝鲜族的精神风貌与憧憬。”③创作者将朝鲜族的一些民俗民间舞巧妙地组合进了情感的逻辑发展之中,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朝鲜族风情与特色。另外,还有如舞剧《妈勒访天边》、舞蹈系列剧《土里巴人》等。这些作品里的民俗舞蹈服务于剧情的情感需要,走出了风格化民俗舞蹈的简单套用与纯粹表现的模式,从而实现了风格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当然,除了这些经过艺术改造的民俗艺术化的优秀作品以外,也有一些只是单纯地展现民俗风情的作品。民族民俗舞蹈的创作并非只是几个典型的民族动作元素的连缀,也不是民俗风情单纯地展现。创作者应正确地把握其民族的特性,从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特质,并准确地表现其舞蹈动律特征,表现他们的民族情感、展示民族习俗、昭示民族精神、释放民族性格、传递审美趣味。只有在认真地研究其自然环境、生产生活、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审美理想等多方面因素之后,创作者才能从深层面上反映出民族民俗舞蹈文化的本质。创作者也只有将民俗与内容、人物真正地融合,才能使民俗民族舞蹈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和地域的差异而失去生命力。
其六,探寻古典艺术之内蕴,发掘古老文化的精髓,焕发古典艺术的光彩
新时期舞蹈创作的古典题材是对断裂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种接续,也是失传后的再造,舞蹈创作者在古典题材里寻求历史、文化的精神韵致与气质,表现形神兼备、刚柔并济、动静互补的民族审美趣味。他们在古典舞技能动作和身法韵律的基础上,不断地创作出表现古典人物形象、古典民族精神和古典文化意蕴的作品。在古代题材的发展上,中国古典舞走过了一个复兴、仿古、创新的发展历程。新时期初创作的舞剧《丝路花雨》等开启了古典舞复兴之风,它们是对舞剧《宝莲灯》、《小刀会》的新的发展。如舞剧《丝路花雨》通过复活敦煌舞来再现敦煌艺术文化的辉煌,它表现了唐代中外交流的景象,礼赞了中外人民的友谊。另外,有的创作者对古典舞的题材进一步拓宽掘深。如舞剧《铜雀伎》的创作者通过古代歌舞伎人的悲惨命运的表现,以此营建了一种厚重、粗拙、但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汉代气象,揭示出汉舞的神韵、风骨。另外,还有如舞蹈小品《踏歌》、《秦俑魂》、《昭君出塞》等。这些风格各异的古典舞佳作,在内容上有了新发展,在意境上有了新的提升。当然,也有的创作者对博大的古代文化挖掘不深,在创作上也还存在着一些肤浅、乏味、无韵之作。总体上看,新时期古典舞创作者在尊重历史与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努力地扩大、加深作品的思想内涵,让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精神与神韵在现代人的形体里闪现。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丰富的历史文化足以使古典舞创作者在创作上大有作为。只要创作者潜心地去挖掘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那他采撷到的传统文化之美,就一定能够征服观众。
其七,对女性的意识、情感、生存的问题关注
女性问题一直是艺术创作的关注点之一,对舞蹈创作来说,通过对女性题材的表现,提高女性对自身与现实的认识,树立女性的自我意识与平等观念,把女性从精神的奴役里解放出来,真正地走向独立、自主、自由是创作者所希冀的。新时期舞蹈创作对女性问题主要表现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表现女性的生存困境,对造成女性压迫的历史渊源进行追溯,表现女性反封建求解放的自觉追求。女性解放源于女性的被压抑、被束缚,新时期的一些舞蹈创作表现了女性被奴役状态,这实质上具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性。如舞蹈小品《解放》以打破缠在女子脚上枷锁的舞蹈形象,来表现裹小脚对妇女的人性戕害以及妇女内心的反抗的精神,它也是对民族文化里的不健康的审美取向的反思。其次,表现女性的社会价值,树立“英雄”般女性的角色形象。新时期的创作者力图将女性的角色意识从封建的“三从”、“四德”藩篱中唤醒,重点突出女性的自尊、自信、自强、自我牺牲等品质,充分肯定女性的社会价值,建构一种如同男性一般刚强的“英雄”女性形象。因此,就有了驰骋疆场的巾帼英雄(《金山战鼓》),有了为求国泰民安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女性(《昭君出塞》),有了特殊环境造就的具有坚强性格的女性(《石头·女人》)等。这些性度偏硬的女性形象的树立,纠正了女性作为“弱者”的偏见,让人认识到女性也是一个强者,这对于几千年来一直处于奴役地位的女性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抗争意义。再次,表现女性对爱情的追求、理想与以及爱情的矛盾冲突,在爱情世界里显露女性的各种情态与生存本相。在新时期,有的舞蹈创作者从女性的爱的权利与自由的丧失,来抨击传统封建制度、观念以及其它社会因素对女性的情感的窒息与戕害。如舞蹈小品《庭院深深》所表现的深深的庭院幽闭的是一个寂寞少妇的身躯,但是却禁闭不住她那想放飞的思春之情。由于传统道德观念与生存环境的藩篱所限,使得女性的追求爱情之路荆棘丛生,因此,在新时期的舞台上就上演了一幕幕令人伤感的女**情悲剧,主要表现了女性陷于寡妇恋(《玉卿嫂》)、主仆恋(《鸣凤之死》)、畸恋(《繁漪》)等情感旋涡里痛苦、沉沦、彷徨的状态。她们的爱情追求是如此地坎坷与艰难,而结局又是如此地不幸。这些对在传统的精神锁链的遏制下的女性的踯躅徘徊于屈辱与反叛、爱与恨、希望与失落的矛盾心理以及哀歌式的女性感情困境的表现,使我们不由得不思索造成这一困境的个体与社会的原因。在新时期的女性题材上,一方面,有的创作者依然充分地展示女性婀娜的人体美;另一方面,有的创作者则更多地将创作重点拓展到女性深层世界,创作视点发生转移,创作重点发生倾斜。但就总体而言,创作者表现女性的沉重的、困苦的、压抑的境况较多,对女性的人生、人性的多元地、深入地反思比较欠缺。有的创作者对女性人性表现偏于单面,对情感表现也比较肤浅,特别是对在新时期社会改革以后的女性所面临的各种命运的挑战,对受到时代大潮冲击的女性心理、情感、价值、命运、角色意识等方面的新的探索不多,代表新时期的崭新面貌的女性形象还未出现。我们期待着新时代的新女性的多元形象的诞生,期待着全方位地展示女性的独特价值。
从上可见,新时期舞蹈创作在内容上,表现出了题材意蕴的哲理性深化的特点。有些创作者关注的不是题材的类型,而是作品的内在意蕴。他们加深题材的思想深度,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创作者们不再满足于一般性地抒情或表现,而是深层次地挖掘社会生活的内在意义与内涵、人的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他们在作品里展现出了他们对自然、社会、生活、历史、民族与生命体的思索。他们不是表现生活的表象,而是表现生活里的真理、民族的精神、人的灵魂。新时期舞蹈创作的这些内容,折射出新时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问题。从作品里,我们看出了创作者对新时期这一时代的精神、社会的现状的思考与见解。就题材本身而言,新时期的生活给舞蹈创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新的素材、新的内容,但是在新时期的舞坛上,题材的新意尚嫌不足,这是一些舞蹈创作者对题材的内容细化不够。所以,面对变革时代里的日益复杂的新生活,创作者需要对复杂的、多样的社会生活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与体验,对题材进行科学地、系统地细化,这样,才能够提炼出新颖的、独特的表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