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是东北地区的土著族,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地区。主要以游猎为主,逐兽游猎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生存的山林环境养育了鄂伦春族人淳朴、勇敢、豪爽的性格。鄂伦春族人的舞蹈反映了狩猎生活。鄂伦春族舞蹈种类有:吕日格仁、斗熊舞、乌乐阿道、希那给、布谷舞。“吕日格仁”舞即篝火舞,源自鄂伦春人燃火取暖的生活,是一种群众集体歌舞,在狩猎丰收和喜庆佳节时人们围着篝火,绕圈歌舞。
舞蹈动作有:原地跺步,前走跺步,后退跺步,摆手跺步,拉手横步,有时个别舞者随个人技能进行自由即兴表演,女舞者动作多是对生活的模拟,男舞者多是骑马狩猎的动作。“吕日格仁”动作自由,随意性很强,歌词可即兴发挥,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娱乐方式,舞蹈表现出沉重有力、粗犷剽悍、热烈火爆、奔放潇洒等浓郁的山野风格。“斗熊舞”是对鄂伦春人狩猎生活的一种反映,舞蹈在狩猎丰收或婚礼喜庆日子时表演。舞蹈表演形式是一人扮熊,众人围熊绕圈舞蹈。熊是鄂伦春人捕猎的主要对象,长期的捕猎生活使鄂伦春人非常熟悉熊的各种动作习性,久而久之便形成模拟熊的体态的民间舞蹈。
舞蹈的基本动作有:晃肩、左右拖步、盖手颤步、走步晃肩、熊步、仰天、弹鹿指、熊晃、弓步颤晃、双人对舞等。舞蹈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舞蹈体现出粗放热烈的风格。“乌乐阿道”是鄂伦春人传统舞蹈。舞蹈由三人表演,其中一人原地跳舞,以示大山,其余两人绕“山”而舞。这一舞蹈源自于鄂伦春人的狩猎生活。鄂伦春人狩猎有个规矩,从家门到狩猎的整个路线不能走重复的路,只能单线绕道而行。“乌乐阿道”反映了这种狩猎规矩。舞蹈有看山上、观察野兽踪迹、看山下、蹲看等情节。舞蹈动作简单,基本有望手、踏跳步、蹲跳步、看山道、蹲看等。舞蹈形式多以一人原地舞动,另两人面面相对,围中间人来回穿行∞形,舞者边做蹲跳动作边呼喊号声,将舞蹈推向高潮。此舞表现出狩猎时的紧张气氛和原始游牧民族的粗犷舞蹈风格。“希那给”是鄂伦春人模仿布谷鸟鸣叫及神态的舞蹈。布谷鸟是鄂伦春人崇敬之鸟,鄂伦春人认为它能给人带来春天、带来温暖,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因此,模拟布谷鸟的舞蹈表达了鄂伦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那给”舞蹈动作主要是鸟跳步,舞者边学鸟叫,边做鸟跳步,下颌上下点动,两手臂顺摆像鸟飞。舞蹈显出活泼而灵巧的风格。“布谷舞”是鄂伦春族青年男女喜欢跳的一种社交形式的娱乐舞蹈。它表达了鄂伦春族青年男女摆脱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爱生活的愿望。舞蹈的基本动作有:跳跺步、挥绢、转身挥绢、搭臂、拍膝追赶等。舞蹈人数不受限制,青年男女两人一组相对起舞,女舞者右手持手绢而舞,舞蹈达到高潮时可自行呼号伴舞。该舞具有轻松,活泼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