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踏歌发展介绍
联想到21世纪的今天,踏歌这一舞蹈形式,能够在每一个辉煌的年代,都无一落缺地出现或者说不由自主地出现踏歌而舞的的舞蹈形式,一直流传至今。其艺术魅力之所以长盛不衰,究其原因与其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并发扬于民间的原动力分不开。今天这一舞蹈形式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汉代乐舞从艺术的角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舞的一代风范,代表人物孙颖先生,作品《踏歌》,我还清晰地记得汉唐舞蹈《踏歌》中的唱词:“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浴风。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恋,鱼跃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一群身着窄口大袖的女子,长裙曳地,连袂歌舞,队形变幻莫测、层次分明,呈现出一种交响式“踏歌”的形式。编导从汉代的图像、诗赋、音乐中吸取了营养,尤其从汉画像砖石上提取了静态舞姿造型,塑造出动态舞蹈形象,使得静态的砖石雕刻活化般走下画面,走进现代的舞台,并且成立了汉唐舞派,此举与其说是一种情境的还原,不如说是踏歌形式的一种新发展。西南地区代表人物杨丽萍的作品《云南映象》当中一段彝族打歌,歌词如下:“太阳出山来打歌,踏平草地跳平坡;汗水不湿羊皮褂,阿哥阿妹莫歇脚;打歌打到太阳落,只见黄灰不见脚,打起了黄灰做得药。”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的“打歌”与中原“踏歌”所呈现的不同的表达形式,舞蹈中演员们手牵手,肘相扣,以有力的踏地声音为节奏,男女分队两边,打情骂俏、边唱边跳,场面热闹非凡,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独有的特色“踏歌”形式。纳西族舞蹈《窝热热》,真正意义上的连袂踏歌,这种舞蹈形式已成为纳西族舞蹈的特色。笔者曾经有幸也加入到纳西族踏歌的行列,与当地群众一起跳着他们的舞步,尽管不懂但还是哼唱着他们的小曲,静静地倾听着脚下踏出的节奏,潜移默化,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对于这一舞蹈形式的热爱,以及用以表达对朋友、亲人,远方的朋友的热情的独特方式,同时也传达着我对他们的尊重与友好,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似乎可以成为一种“踏歌”式的外交方式。
再说到2015年国庆60周年,10月1日晚间天安门前的歌舞庆典仪式,在一片祥和升平的歌舞声中,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歌舞的人群中央,与各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一同围圈起舞,相信这一刻所有国民都铭记在心。这与唐代的皇帝到市井与民众起舞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将这一刻连接的不仅是领导人对民众的爱戴之心,更是“踏歌”这一伟大舞蹈形式的新生。同样繁荣昌盛的时代,更加民主开放自由的国度,这跨越千年的一“踏”,诉说着中华五千年“踏歌”形式的艺术文化,也诉说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更反映出一个国家团结和谐、信任与欣赏的良好社会风气。相信在未来的五千年中,“踏歌”将带着自己独有的方式,世代相传,“踏”上一个新的历史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