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音乐舞蹈而言,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上,唐代是最繁盛的。”(欧阳予倩《唐代舞蹈》)唐代舞蹈规模最庞大、最系统的要数大唐十部乐。唐朝统一中国后,集中整理了魏晋南北朝的《清商乐》及传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在继承隋九部乐的基础上增删而成了大唐十部乐。唐朝设置十部乐的目的,一方面是供统治者娱乐,再就是显示国家的强大与兴盛。凡是宫廷举行大宴,就要奏十部乐,每部乐舞演出制度,都有具体的规定,从十部乐的编排上看,除《燕乐》和《清商乐》外,其余八部都是兄弟民族和外国音乐。欧阳予倩说:“先有乐后有舞,唐代大多为舞曲。”所以研究十部乐实则也是对大唐乐舞的具体探讨。
燕乐
“燕乐”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燕乐”即是宴乐,就是十部乐的总称。而狭义的“燕乐”是十部乐第一步,是收仿汉武帝《赤雁之歌》作的《景云河清歌》,成为诸乐之首的“序曲”。
清商乐
是盛行于汉魏六朝的民间乐舞,《清商乐》虽只占一部,而它所包括的节目却是相当丰富的。武则天时,在宫廷的《清商乐》仍然保存着的六十三曲中,能配合舞蹈的舞曲有《公莫》、《巴渝》、《明君》、《鞞舞》、《铎舞》、《拂舞》、《白纻》、《前溪》、《鸟夜啼》、《石城》、《莫愁》、《襄阳》、《估客》、《三洲》、《采桑》等。舞者的服饰“碧轻纱衣,裙襦大袖,画云凤之状,漆 ,饰以金铜杂花,状如雀钗,锦履。”乐舞除乐队演奏外,还有歌声伴唱,舞蹈的特点是“舞客闲婉,曲有姿态。”“从客雅缓,犹有古士君子之遗风,他乐则莫与为比。”是舞态清雅,音调舒缓的宫廷舞,和其他乐部的乐舞迥然不同。
西凉乐
西凉地方的乐舞既吸收了中原汉族舞的成份,又吸收了西域其他民族乐舞的成份,特点是安徐、娴淑适宜表现节奏徐缓、情调优美、谐和的气氛。
天竺乐
即今印度,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宗教艺术也传入我国,那时传来的乐舞为《天竺乐》。
高丽乐
即今朝鲜,李白作《高句丽》序说,唐的《高丽乐》是大将军李积从高丽得到的。诗中描写舞蹈“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说的是舞者长袖不但极长,而且宽大,两臂张开象东海飞来的鸟儿。
龟兹乐
即新疆库车,《龟兹乐》在周秦以来就已流行中原,到唐代影响更大,当时创新的许多乐舞,大量吸收了《龟兹乐》部分。
玄宗时,整理和编制了从初唐到盛唐的宫廷乐舞,大部分乐曲都含有龟兹音乐的成份,这是与中原汉族乐舞相互渗透融化的例证。
安国乐
即今乌兹别克一带,《旧唐书·音乐志》载,安国乐工服饰,黑丝而头巾,锦镶袖口及领,紧袖裤。表演者紫色袄,白裤帑,红皮鞋。
疏勒乐
即今新疆喀什噶尔一带,歌曲有《亢利死让乐》,舞曲有《远服》,解曲有《盐曲》。
康国乐
即今撒马尔罕一带,据说《康国乐》就是俗称的《胡旋舞》。
高昌乐
即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据《旧唐书·音乐志》载,舞蹈者白色袄,锦袖,红皮靴,红皮带,红巾束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