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舞蹈由于底子厚、规模大、吸收的范围广、新的创作多,所以显得种类纷繁、样式各别、丰富多彩。宫廷的舞蹈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坐、立部伎乐舞
坐部伎伴奏的乐舞有《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
立部伎伴奏的乐舞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
坐、立部伎演出气派大,人数多。《上元乐》就有一百八十人,最少的《庆善乐》也有六十四人,这些节目看的是排场和队形变化。像《破阵乐》要摆各种阵式;《圣寿乐》是用人摆字的舞蹈;《庆善乐》比较典雅闲娴;《龙池乐》是很安祥的舞蹈。坐立部伎演出按着次序依次进行,杂以雅乐和散乐百戏,这样的联合演出要用一整天的时间,所以不是每次都把节目从头到尾演一遍,而是由皇帝钦定,每一回只演出其中几部。
第二类为健舞和软舞
有:剑器、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杨柳枝、黄獐、达磨支、绿腰、凉州、赤白桃李花、苏合香、回波乐、春莺啭、团乱旋。
《剑器》谈到《剑器》舞,就会想起公孙大娘。杜甫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对此舞作了详细具体的描写:“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胡旋舞》是着名的西北少数民族舞蹈,跳起来左旋右转,急速如风,因而得名。白居易在《胡旋女》诗中有极其生动的描写:鼓声响起,胡旋女轻举舞袖,象雪花空中飘摆,象蓬草迎风飞舞。这个舞动作轻盈,节奏鲜明,没有高度的技巧,是不可能舞的。
《柘枝舞》是极着名的少数民族舞蹈,是风格别具的健舞,舞姿丰富,变化多,节奏明快,有幽雅的,也有刚健的。这个舞的最大特点是以腰身纤细柔软见长,“花钿罗衫耸细腰”。眼睛的运用,也是其特点,舞者目光神情,时时吸引感染着观众,有诗以“曲尽回身去,曾波犹注人”,赞美舞伎善于运用眼神。
《绿腰》唐人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诗:“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翩翩兰苕翠,婉如游龙举。……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盼,修裾欲遡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生动地描写了舞姿的轻盈柔美。
《赤白桃李花》是唐代比较有名的乐舞,元稹的诗说,是唐明皇创制的乐舞,内容新颖,形式华美。“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这个舞是根据“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桃李盛开,游人往往会攀折几枝,簪在发或帽上,红白相间,非常漂亮,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风俗习惯。
《春莺啭》是名乐工白明达所作,皇帝听见黄莺叫,感觉到春季的愉快,他便作了一个曲子,配上舞蹈,是很有诗情画意的。
第三类是新创作节目
有:霓裳羽衣舞、何满子、凌波曲、叹百年、菩萨蛮队舞、骠国乐、浑脱舞。
《霓裳羽衣舞》杨贵妃的舞和诗人的咏叹,更使它着名,白居易赞它是“千歌不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并在《霓裳羽衣歌》中为我们提供了较全面的材料,是为把一个美人幻想成仙子,表达她那飘飘欲仙之貌“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可见其美,这个舞新颖雅丽,在宫廷受到极大欢迎。
《凌波曲》相传玄宗曾梦一女子,容貌非常艳丽,头梳交心髻,穿大袖宽衣,来到床前拜道:我是凌波池中的龙女,你通晓音律,请赐一曲给我们龙族吧!玄宗用胡琴奏了一曲《凌波曲》,龙女拜谢而去。玄宗醒来,梦中所奏曲调还完全记得,于是同宫中乐伎一起排练了这首乐曲,并与文武臣僚在凌波池边演奏。
《菩萨蛮队舞》所以叫队舞,是由很多人排列演出的。很多人扮了菩萨的样子,身披璎珞,梳了高高的发髻,戴着金冠,佛教的色彩很浓。当时的名艺人李可及根据曲子《菩萨蛮》,改编创制了这个队舞。在宫中演出时,俨然是一队队菩萨下凡来了,使观者都为之惊叹,舞者多到数百人,以场面的豪华、新颖而得到皇帝的欣赏。五代花蕊夫人《宫词》也有:“蜀锦地衣呈队舞,教头先出拜君王”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