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代乐舞内容与形式
汉代是中国舞蹈史上第二个集大成的时代,也是俗乐舞表现一个鼎盛时期。汉代流行的“百戏”具有很强的民俗性,其内容丰富多彩。百戏中的乐舞既有高纵轻踢敏捷纵踏的《七盘舞》也有优美柔曼的“长袖舞”;激越矫捷的“建鼓舞”。
汉代的表演艺术,既创造了多种技艺组合串演的“百戏”,又形成了独立的舞蹈艺术。舞蹈不但在艺术技巧上有较大提高,在抒情表意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汉代的俗乐舞以娱乐性、观赏性功能为主,其表现的的题材以“袖舞”为最多, “袖舞”的典型特点“翘袖折腰”。
汉代的俗乐舞既有表现个人技巧的独舞形式,如汉高祖宠姬戚夫人擅长“翘袖折腰之舞”;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会走一种独特的舞步——“踽步”。又有群舞编排的表现形式,如 “歌九功,舞八佾”和“冠华秉翟,列舞八佾”(班固《东京赋》)的郊庙祭祀舞。筵宴间供娱乐、欣赏的表演性舞蹈中也有群舞场面,如《舞赋》中描述:“于是郑女并进,二八(十六人)徐待。娇服极丽……”
2.汉代乐舞审美形态
脱离了礼乐制度下的汉代俗乐舞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地发展,乐舞已经不再依附于“礼”,更多地是关注对美的需求。因此,具备了审美娱乐功能的俗乐舞,其审美形态出现了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翘袖折腰”之美。“翘袖折腰”继承了战国楚舞袅袅长袖、细腰欲折的传统,成为汉代最流行的一种舞蹈形式,也是汉代舞蹈中表现最多的题材之一,几乎是无舞不舞袖。汉高祖宠姬戚夫人舞蹈。既会跳当时流行的“楚舞”,又擅长“翘袖折腰之舞”。
另一个美学特征是“飞”,汉代乐舞都有“飞”的意趣,古人对浩瀚无垠的苍天存有的种种疑惑和向往。在汉代,从上到下,从宫廷到民间以往神化了的一切被转为“人化” 如汉武帝曾一度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派遣方士入海求仙。因此,汉代的舞蹈也就出现了相应的题材。长袖舞的兴起与此时风亦是紧密相关的。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酷爱舞蹈,刻苦钻研,又“善行气术”,如传统气功中的“轻功”,使舞蹈具有异乎寻常的轻盈飘逸之美,故名赵飞燕。相传她“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她所擅长的 “掌上舞”,窈窕绰约、轻捷翩然,婆娑仙姿竟可随风入水、伴云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