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舞蹈创作现状的分析
1、舞蹈基础理论的研究不够,有两张皮、空对空的情况,无法引起实践者的兴趣;
2、舞蹈理论缺少全方位的关照,对边缘性、交*性学科研究不够;
3、对舞蹈方法论的研究不够,对人类学和田野调查的重视有待提高;
4、舞蹈史研究缺少断代与分支的研究,通史太多;
5、对舞蹈肢体语言用非肢体语言来表达的方式研究不够,没有实用理论,只在教育单位做了些启蒙和创始的工作,亟待扶持;
6、要重视舞蹈人体文本的阅读;
7、要重视舞蹈人体文化的社会认同;
8、要重视人体动作形态与观念的关系,舞蹈作为文化分子的哲学关照及舞蹈形态之后的人文意义;
9、舞蹈的一些基本概念庞杂、混乱,缺乏鉴定,随意创造新名词;
10、老一辈舞蹈理论评论家有的退休,有的在负责重大项目;中年舞蹈理论评论家大多在负责重要工作,现时的舞蹈评论几乎没有形成专业队伍,均是兼职在做,评论工作严重滞后;
11、舞蹈评论需要宽松的氛围,需要理解、重视与阵地;
12、评论家需要独立的品格,要敢于坚持真理;
13、评论家需要胸怀、关爱和勇气;
14、舞蹈创作中浮躁风盛行,次品太多,精品难求;
15、大型演出与舞剧舞蹈诗创作盲目追求“豪华”包装,缺乏对舞蹈本体的深入研究与把握,缺乏思想文化内涵;
16、舞剧创作题材远离现实生活,更多地从古代、神话、名着中进行改变,缺乏原创精神;
17、舞剧创作者缺乏对现实生活关注的热情,创作应关注重大题材,不能仅仅停留在花鸟鱼虫的表现上;
18、舞蹈、舞剧创作缺乏思想与勇气;
19、舞剧创作应表现人的生存状态、要有生命意识;
20、舞蹈创作中缺乏独立的创造意识,过多的依赖他人的经验,随意抄袭别人的创意;
21、舞蹈、舞剧创作存在两个迷失,一是对传统的迷失,二是对创作个性的迷失;
22、舞剧创作的大忌是将故事压缩成梗概,用肢体去表现梗概,而应将故事浓缩、提炼成细节;
23、舞蹈诗的追求是激情的追求、感情升华的追求、是一种人生诗意的追求;
24、舞剧创作的生存环境不够宽松,有的领导对创作的干预太多,不利艺术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
25、建国以来舞蹈编导可划分为六代,第三代编导的历史贡献最大,第五代编导的创作还未达到顶峰;
26、第五代编导面临三大困境:艺术生命的速朽、叙事的拙劣、语言的平庸;
27、艺术精品是个动态、比较、时间的概念;
28、精品运作的当代特性是市场性,市场性不是简单的商品性,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再加上社会大众认可的综合,舞蹈精品只有经过市场的检验才能成为真正的经典;
29、全国性各类舞蹈比赛太多,有些地方为追求政绩急功近利,创作者没有时间潜心研究、深入生活,难出精品;
30、全国性各类大型活动多、花钱多、评奖多,需要统筹与管理;
31、各舞蹈院校重视对学生肢体能力、舞蹈技法的培养,对学生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
32、舞蹈创作中重技术、技法、技能,而忽略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与品格;
33、少数民族舞蹈应有自己的舞蹈编创理论与技法,不应套用他人的方法; 编舞范例——三人舞,灵感产生于倾听安东·韦贝尔(Anton Webern)的《六个小片断》音乐。舞蹈形象来自感觉和一些人物……。这一切产生了一个 “三个舞”。这一切决定了一男二女的角色。这一切表现了一个疯狂的世界。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关于表现荒谬的作品。对于这个舞蹈来,着重考虑的和最终决定空间、动作、力量的是服装和在音乐形象启发下运用的布景成分。一位套在一只货物箱中的妇女戴着一顶阔边的红色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