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晨光》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而创作的,表现了两位红军战士在战争年代,彼此依靠相互激励,不畏艰险冲锋陷阵,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塑造了人民战士“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英雄形象。
红色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最具表现力的颜色。从传统的婚嫁礼仪,再到民间的佳节习俗,从审美的民族取向,再到文化的历史走向,“红色”渗透着人文关怀的方方面面。现代人对“红色”的眷恋更多地是由于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影响,以至于波及当代的文艺创作之中。从舞剧《红色娘子军》到文学作品《红岩》,从电影《红河谷》《红色恋人》再到歌曲《红旗颂》《绣红旗》等,在中国文艺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不曾间断地围绕着“红色主题”进行创作。正是在中国历史条件的特殊原因下,文艺创作也孕育了许多不同的“红色情结”作品,编导创作《血色晨光》的冲动也正是在这情理之中。
编导在整个作品中情有独钟于“红”色。例如男演员身穿红色上衣,舞台灯光是以红色调为主的,女红军战士牺牲后“旗裹双人”用的是红绸,天幕及国旗的颜色也是红色。女红军战士受伤时让观众从心灵深处映射出的是红色血液的流淌,舞蹈名称中的“血色”和“晨光”同样也隐含了红色的意味。编导在这个作品的各个角度强调一种色彩的感觉,试图从历史的视点中给我们解读红色的不同涵义。在《血色晨光》中,红色意味着血液在沸腾。当红军战士前方受阻,依旧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红色意味着对生命的热情。当女战士负伤时,依然呈现出对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渴望、对死亡的挣脱、对理想的追求。红色意味着革命的悲壮。革命的旗帜是用鲜血染红的,革命的胜利是用无数烈士的生命换来的。悲壮来自血流成河后的胜利,悲壮来自尸骨成山前的壮举,悲壮来自理想执著追求所付出的代价,悲壮来自革命激情下的赤色浪漫。红色意味着历史的演进。每一个朝代的更替无不都是碾过无数人的尸骨推进的。这才是编导以“红”色作为舞蹈的切入点,对红军战士的之所以“红”的真正用意所在。在舞蹈尾声中,天幕降下了巨幅血滴下泻的图案,进而演变成一面巨大恢弘的五星红旗,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和沉重的历史感,由此给引发出一个历史的结论:中国历史进程的推进是无数的华夏儿女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中国革命的历史演变则是一幅血流下泻的动态画卷。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更是一部慷慨激昂、悲壮交织的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