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战鼓》结构严密紧凑,戏剧氛围强烈,人物个性鲜明,由“登舟观阵”、“擂鼓助战”、“初胜笑敌”、“金兵再犯”、“对天盟誓”、“还我河山”等六个细节组成。在短短的十分钟内便完美地塑造了梁红玉及其子女威、勇、慈、善、美的英雄形象。
舞蹈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语言。《金山战鼓》动作语言的构成,主要源自于中国古典戏曲舞蹈,但又不拘泥于古典戏曲舞蹈的程式,而是从人物性格、人物情感、人物命运出发,大胆突破传统形式固有的创造古代武将形象的套路,从古典戏曲舞蹈手、眼、身、法、步中吸取其神情韵味,创造出英武、挺拔、俊俏的动作语言。
为使梁红玉的形象更典型、更丰满,作者在为主人翁设计了象征性的盔甲,借以突出人体健美的基础上,把握住人物情感急剧变化的契机,将戏曲舞蹈中的“跨腿”、“大踏步”、“掖腿转”、“小垛泥”等,予以变形、扩大、夸张,并以腰部曲线扭动的动律牵动全身,刚柔相济、神形兼备地将其融会贯通,糅合在梁红玉的音乐旋律之中,从而形成为梁红玉个性化的动作语言。
整个舞蹈的“登舟观阵”突出了“刚”,“擂鼓助战”突出了“愤”,“初胜笑敌”突出了“柔”,“金兵再犯”突出了“怒”,“对天盟誓”突出了“韧”,“还我河山”突出了“帅”。作品紧凑、精练、流畅、舒展,是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舞蹈的成功实践,无愧为中国古典舞的一个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