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舞蹈创意在于对云南瑶族地区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之间心心相印、倾情爱慕的情感表达以及他们对异性充满着憧憬好奇的复杂心理的揭示。作品中表现的少男少女,在现实中也有大量的生活原型,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少男少女是最纯情的,对异性的认知也是朦胧的,但是好奇与渴望了解异性却又是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心理,而与此相悖的是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一些礼仪家规与文明禁忌,成了这种想法不能逾越的障碍,在不能进行正常的交往,而又无法熄灭这种本能的冲动时,两性之间只能偷偷地看看,这种可望不可及的行为,成了王佳敏创作的最初动机,由此延续、发展、变化编排了整个作品。
该舞蹈最初是一部名为《瑶山之火》舞剧中的一个片断,由于该舞剧的特点是由许多小的、不同风格的舞段联结而成,在剧中是前后呼应、互有关联的,但拆开了它们又可以单独成为一个舞蹈,《看看》就是在《瑶山之火》这部舞剧框架下的一个舞段,当为了参赛的目的将之单独拿出来后,就变成了这个作品。编导王佳敏最初给这个舞段命名为《采花女》,表现的是一群在桑间濮上采花的少女,遇见一群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一种羞涩不好意思,又挡不住要看对方的复杂心情。当作品编完之后,编导发现作品的名称与表达的主题不太相符,为了更好体现少男少女那种相互爱慕、相互倾情的看,编导将作品改名为《看看》,其目的就是表达像太阳一样的男子,像月亮一样的女子,虽然由于一定的原因,两人不能在一起,但是双方的爱慕之情,就如同太阳与月亮一样,形不可及、其影相随,无始无终、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