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的创作动机来源于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岳飞的历史故事。岳飞是个文韬武略兼备的古代英雄人物,他身上体现了一种典型的反抗外族统治者侵略的爱国精神,同时他的英雄事迹也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忠孝观念的伦理道德思想,成为编导表现和发挥个人创作思想和创作功力的极佳素材。舞剧《岳飞》主要表现的是:宋高宗时外患内忧、民不聊生,社稷危在旦夕。岳飞见国家有难,率岳家军奋起抗金,屡克顽敌。正欲乘胜追击、誓师北上,朝廷却连下十二道金牌要其回朝。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与金人勾结,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全剧共四幕:一、血战过后,满目疮痍;二、营帐之内,十二金牌;三、宋金勾结,乐不思蜀;四、风波亭中,英雄遇害。
舞剧《岳飞》的创作先后有三个版本。1982年首版《岳飞》共两幕,是前后两部分的块状结构方式,打破了以往多幕分场的传统线性方式。1984年版分六幕安排。1986年版《岳飞》基本属于四幕结构进行编排。编导在三个版本的《岳飞》创作过程中一直都处在不断地探索之中。一是“舞背景”、“讲故事”,繁复的历史背景要叙述,庞大的相关人物要交代,繁琐的剧情发展要表现以及必要的冲突事件要体现。这就要求编导考虑舞剧结构的顺序怎样处理,舞段的长短分寸怎样把握,舞蹈的剧情发展怎样铺垫以及细节的主次描绘怎样取舍。二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是以历史的纪实方式真实再现,还是从人物的心理层面切人,还是以当代人视角进行新的诠释,是赞许认可,还是重视否定,还是褒贬各异。编导希望通过《岳飞》的三度创作和改编能够使舞剧摆脱“舞背景”、“讲故事”的窠臼和困惑。《岳飞》由于剧情的复杂,人物命运的曲折,导致剧情演绎的图解成为创作过程中很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求助于其他经典舞剧范例。舒巧曾自述:“《岳飞》属于交响式结构舞剧。《斯巴达克》在创作上给予了很大的启示和推动,砍去了一切次要的线索、人物和插曲,具体舞段浑然一体地烘托着一个主人公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