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身体元语言是原初的和粗糙的,但也是不断地由“自在”走向“自为”的。就好比,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动物只能进行与它们自身肉体相关,在一定范围内的改造,如:觅食、筑巢。而人类不仅改造与自身相关的坏境,还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创造出来,这就是从“自在”走向“自为”的过程,也正是体育舞蹈传承所需要做的。
以标准舞为例:从路易十四的“太阳王”形象开始,欧洲历史生活舞蹈逐渐被人们所认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并不像很多其它的舞种起源于祭祀,而是庆祝、典礼、贵族们的聚会。
随着战争的爆发,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炮弹袭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宫廷舞蹈开始普及,舞蹈动作在这期间经历了沉淀——重复——重复——沉淀的岁月洗礼,标准舞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形态、技术、技法以及运动方式等。
所有这些经过长时间的文化沉淀、技术沉淀所凝聚起来的元素,已被视为思维定式。这些动作也就成了我们所说的“类本质动作”、“类本质思想”。这些动作和思想,如果不经过任何加工,它就只会以“自在”的形式存在。如果需要向“自为”过渡,就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舞蹈身体元语言不是纯粹的“美感符号”,而是朴素的舞蹈本体。它不只是肉体的移动,而是需要通过很多附加的东西去吸引人们,进而给人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舞蹈身体元语言是带着灵魂的,它积聚了从古至今积淀下来的精华,保存了最原始人类最纯粹的东西,是古人与今人超越时空的对话。
从哲学角度来说,体育舞蹈就是一个矛盾体,需要不断地“斗争”、“扬弃”,去伪存真,去粗求精。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否定之否定,才能使体育舞蹈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就是说,既要练习舞蹈“元”动作,这是必须传承的,但又不能脱离生活、闭门造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体育舞蹈的编排应该体现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在风格上创新求变,在题材和技法上进行探索、创造和创新,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舞蹈身体“元”语言是什么。它就像是大树的根,无论树枝多么茂盛,大树永远都要靠根部才能得以生存。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传承的不仅仅是舞蹈“元”动作,同时还要传递舞蹈“元”精神。体育舞蹈在经历过几百年的发展后,尤其是通过各种竞技比赛的历练,每对选手都形成了自己的套路、风格。这意味着体育舞蹈人一直追求的都是动作的本体,如何丰富基本动作、如何将基本动作做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而在这期间很少加入“哑剧”等戏剧效果。这是值得体育舞蹈人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