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与生活的具体细节密切相联,那些平凡的劳动中的激情与快乐成为作品情感表达的原初动力。编导在作品中只简单再现了劳动场景,而用大量的篇幅来表现蒙古族姑娘对乳香的陶醉,形成了一个再现与表现手法结合而成的作品。
晨起劳作,着重于劳动场景的描述;乳香醉人,着重于欢乐情绪的抒发。一景一情,交融而成完整的审美意象。第一段,再现性的语言使用简洁。几下挤奶,几下捣乳汁,整个劳动过程表现得清楚完整。表现劳动的过程中。编导穿插了一些蒙古族民间舞的动作,将生活的动态融解其中。挤奶之后,以一次急吸气带动手腕自然上提,由手心相对变成手心向下,再一次慢呼气,同时做三次软手,在手腕的提压动律上再与之前的挤奶动作相接,在气息的转换上也与之相承,使生活动作与舞蹈动作的过度和谐自然。奶桶的出现,编导设计了一个圆路线:在演员转走了一个小圆后,手中就多了一个沉沉的“桶”,从她左摇右晃的身体和憋足劲儿鼓起的双腮来看,似乎手中真的拎着一个满溢乳汁的桶。这样的处理,不生硬,不死板,把生活里的动作融在舞蹈动作里,平铺直叙的方式衬托出草原生活的平静祥和。其中四个翻身,是第一段最有光彩的地方。它的脚下的动作与古典舞的踏步翻身相同,但躯干部强调了翻身时胸腰的后卷状态,其作用像音乐中的装饰音一样,使整个动作在翻的瞬间产生了华彩的效果。就在翻转的一瞬,姑娘快乐的心情即刻洋溢开来,也为下一段陶醉于乳香之中作了铺垫。第二段,乳香醉人是重点篇幅。三个创新技巧都集中在这一段。编导把蒙古族盅碗舞中的顶碗技巧变革使用,完全不用头顶心顶碗,而是以胸口、手臂、前额左侧三个部位来顶,可称“难、险、绝”。从难度上看,胸腰后卷到极限,脚下半脚尖碎步从舞台右侧横移到左侧,自转一周,同时还要双臂做揉臂,这个动作本身就已很难,再在胸口上放一只碗,难度更高。演员腰部必须有非常强的控制力,否则就不能保持上身的平衡,碗会掉落,也就更不能带动脚下碎步,无法完成长距离横移。从顶碗的位置看,以前额左侧顶碗可谓“险”,尽管演员已向右倒头,可是碗还是无法水平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演员原地旋转了二十几圈,碗口始终是倾斜的,却也始终稳稳地跟着旋转,令人赞叹。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这三个顶碗的位置都无先例。伸直手臂无法将碗放稳,于是编导进行了大胆设计:让左臂水平弯曲,将碗放在臂弯处的三角形的区域,姑娘深深地吸一口气,闻着飘散的乳香,陶醉地抖动双肩,碗由于抖肩而微微晃动,却不掉落。《乳香飘》的成功,在于编导对顶碗技巧的创造性运用,尤其左前额顶碗旋转,是作品中显现出的最炫目光彩的亮点。情与舞交融一体达到了让人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
《乳香飘》的调度以左右横线移动和中线上的前后行进为主,以短的斜线、圆圈和“S”形为辅,路线简单干净,给人平稳安宁的感受。第一段主要在舞台前半部,劳动的场景清晰亲切。第二段中,最高潮的部分主要在舞台中后部完成,使那些高难度的技巧显得玄妙而神秘。步法基本是圆场步、碎步和平步,烘托出作品幸福祥和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