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1:老师为学生选择音乐长度为4分钟的音乐《阳关三叠》,要求学生I人一组根据音乐的意境提示,练习双人舞编排。
《阳关三叠》是用合成器编配的古典音乐,音乐空间较大,节奏平而散,但二内在的推进,比较有新意,而且保持了古琴揉弦的韵味,比较适合初编中国双人国的学生。
在这个练习中,无论学生开始以何种步骤进行练习,他们都存在一个选择刁么样的情、境以及什么样的动作能较好体现音乐的问题。
除了动作素材的创造外,还要进行一定的编排,以求与音乐达成统一。
练习2:老师给出第二首音乐—《最后的乐园》第三乐章。这是一个中l
青年作曲家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音乐节奏对比强烈,有现代作曲技巧及鲜明分段,时间长度为4分钟。
练习1的曲子比较平,而练习2则有起伏,节奏也复杂,由于有张力,对学些的冲击力很强,更能激发灵感。学生带着一种朴素的心态进人创作,会有矛盾t突的感觉。此时,学生应建立起明确的舞蹈思维方式,即:用舞蹈动作的语言逻月思考矛盾问题,用双人肢体的编排去解决矛盾。
提示: 双人舞练习,涉及到矛盾冲突,不是故事的情节冲突,而是动作的思绪冲突。实际上音乐非常有戏剧性,在音乐的启发下,可先选择自己的动作主题,用自己的思维逻辑,观照动作发展,所谓“观照”,就是舞蹈动作本身与音乐之间融合的一种方法。
在编排过程中,随着音乐的变化,应该有潜在的构思了。不能仅仅注意动作,因为任何练习多少都含有构思在里面。在小练习中,解决构思的方法,并不是指故事情节、戏剧性,而是对音乐有想法,有线或块的分隔布局。从音乐中找灵感,刺激自己出新,应时刻注意整个舞段的核,在动作中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找到动作质感与逻辑。
双人舞有分与合,即便是分,相互之间也有呼应,是为后来的“合”做辅陈,动作彼此间是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