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宗教文化,造就了不同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俗,同时也是潜入舞蹈流向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他的心理所决定的”,回回民族的心理素质在向舞蹈形态转化的时候,其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和思想情趣、生活习惯,为回族舞蹈注入了欢快热烈、潇洒刚毅、趣味诙谐的基调动作,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
回族人爱干净,讲究饮食卫生,喜欢沐浴和洗涤。在回族饭店和家门前挂的“清真”牌,即为洁净的意思。洗手、洗脸、洗澡均用流水,沐浴时常用“汤瓶壶”。“汤瓶壶”是唐朝时期从波斯、阿拉伯传入的,回族人称洗澡为“净洗”、“冲头”有固定的程式动作,也称“洗把数”、“换水”。
回族人普遍戴白色或黑色无边小圆帽,亦称“礼拜帽”。在回族聚居区的回族女性一般都戴披肩盖头,本是做礼拜时戴的,现已成为民族的装饰与标志。
回族人婚丧嫁娶有自己的仪式,婚礼时新娘要走红毡,新婚夫妇的双方父母要在阿訇主持的仪式中“拿手”,即亲家手拉手紧紧地握在一切,同心协力,共度美好人生。回族人去世称“无常”,亡人的身体称“埋一体”,要用清水洗净,穿“克凡”,实行土葬。
回族人有两大节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这两大节日都十分热闹,届时人人沐浴盛装,赶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家家制作“油香”、“馓子”等食品,互相馈赠,互相祝贺。国家规定这两大节日为回族人的法定假日。
回族人素有饮茶的习惯,讲究喝酽茶、盖碗茶、八珍茶。
回族人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提倡简朴,喜欢白色、蓝色、绿色等素雅、纯洁无染于本色的自然美色彩。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原则和文化风范。
回族人的心理性格,人们常常会发现有一种“刚”性、 “侠”气,这种性格表现出来的是吃苦耐劳、热情耿直、义无反顾、自强不息的品格。
所有这些虽源于伊斯兰宗教体系,但现已形成回族人的生活方式。回族人生活中的身体语言有着非常丰富、非常具体的约定,这种约定为回族舞蹈提供了人体动态、情绪表现、音乐节奏、语言特征、审美属性的文化背景。由此认为,只有真正认识回族文化的发生发展,了解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民族习惯后,才能进入到回族舞蹈艺术这一领域中去;只有对回回民族和回族舞蹈二者相互联系的必然性有所知晓,才能在塑造舞蹈自身形象的同时强调回族舞蹈艺术的独立品格和回回人内在人格的力量;只有懂得回回民族文化的共同属性和受不同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文化多元属性,才能在回族舞蹈形体语言的创作把握中架起多维多向的思维桥梁,走向广阔的创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