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瑶族花棍舞的形态特征与审美意蕴
全南县位于江西省南端,隶属于赣州市,地属山区。素有“八份半山半分田,一份水、路和庄园”之说,是赣南瑶族的主要聚集地。据全南县志中明确记载:全南县境内瑶民。属“过山瑶”系,拥“盘王”为始祖。瑶族源于历史上重要聚居地之一的千家洞(今湖南省江永县大远瑶族乡)。民国35年(1946年)至37年。先后几批从广东始兴、曲江、英德迁入江西全南县境竹山乡歧山、尚坑一带和龙源坝乡白眉寺垇、桂花窝一带居住。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瑶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花棍舞就是其中的代表。花棍舞是全南县瑶族人民特有的舞蹈表现形式,凡逢喜庆节日,瑶乡人的花棍舞队伍在锣鼓唢呐的奏鸣声中载歌载舞,形成一片壮观而热闹的场面。在当今社会,由于瑶族人数少,居住偏远。了解全南县瑶族花棍舞的人甚少,本文就全南县瑶族花棍舞的形态特征及其审美意蕴做一简要探究,旨在保护和宏扬全南县瑶族文化,促进、发展和繁荣新时期的瑶族花棍舞。
一、全南县瑶族花棍舞的形态特征
花棍舞原为瑶族民间的一种舞蹈,以粑棒(用于做一种饼类食物“耙耙”的工具)作道具,以手中的粑棒,挥舞动作,用于表现严肃沉郁的祭祀舞蹈。后经改造,其动作、道具和适用场合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道具由原来的杷棒改变为花棍。重量明显减轻;动作上,花棍可贴及肩、腰、脚、臀部上下翻转;多用于节日喜庆、庆祝丰收等场合表演;气氛已由原来的肃穆的风格变得更加轻松活泼了。而今,花棍舞更能展示瑶族好客而厚札,纯朴而热忱。多艺而兼容的特有的民族风格。
1、丰富的表现内容
瑶族花棍舞的内容与其居住环境有密切关系,瑶民主要居住在山林里。主要靠游山狩猎、刀耕火种生存。有表现瑶家人的“狩猎舞”和庆祝丰收、从事农活的“丰收舞”、“农事舞”:表演者手挥花棍而舞。表示驱邪赶鬼,有表现瑶家人的“祭祀舞”;瑶族人民爱唱山歌、民歌。特别是男女对歌,有表现瑶家人日常生活的“生活舞”、“节庆舞”等,充分展示了瑶族花棍舞艺术的无穷魅力。
2、完整的表演程式
花棍舞的魅力在于它的舞蹈表演性强,形式多样。在表演时,人数较多,有着完整的的表演程式。在上场之前必须有一领头的人示意,接着所有人齐吆喝一声“嘿嘿……”后集体出场,并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有规则的相互穿插,变换队形,有男女对跳、圈舞等等,舞至高潮时,众人齐发出“嘿嘿……”声,同时挥舞花棍集体退场或直接造型结束。
3、简朴的舞蹈特征
从舞蹈动作上看,瑶族花棍舞具有民俗文化的原始特点。花棍舞的舞蹈特征是步法简练,动作古朴、优美,有独特、规范的舞蹈动作。
花棍舞的动作一般是单手转动花棍,也可双手握花棍转动。转动时,可在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等多个方向抖动和转动花棍,时而用花棍的两头敲打身体的多个部位,如肩、腰、脚、臀部等。
花棍舞要求脚的动作、步法变化多样,如原地屈膝、行进、踢步(前踢、后踢)、跳踢步、矮子步、摇步、跳蹲步、山羊步、滑步等几十种步法,与耍花棍相互配合。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不断的进行队形变化,形成一片壮观而热闹的场面。表演朴实而极富情趣。
4、明快的音乐特征
全南县瑶族人民爱唱山歌。瑶族花棍舞的音乐多源自瑶族山歌,以三声音阶为主。瑶族山歌分“长面中”、“短面中”两种。长面中节奏较自由,大多数落音均为自由延长音。衬词较多;短面中较明快,多为3/8拍子节奏,节拍较为规整。音域不宽,多为四小节一句共四句十六小节的方整性乐段结构。两者音调都是由“do mi sol”组成,mi do之间大三度的下滑音圆润自然。
受当地客家音乐的影响。常用乐器为笙、二胡、笛子、锣鼓等,多以男女对唱、合唱为表现形式。音乐有快有慢,快时强劲有力、轻松活泼,慢时旋律优美、舒缓委婉,歇与舞情韵相融,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歌颂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全南县瑶族花棍舞的审美意蕴
花棍舞蕴涵了全南县瑶族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优美动听的歌声,婀娜多姿的舞蹈以及节奏明快的音乐,描绘出一幅幅瑶族人民生活乐趣的美丽画卷。瑶族人对美的理解别出心裁,独具一格,追求“自然美”是瑶族花棍舞的审美基础和本色。无论是来自繁华的都市,还是乡村僻野。都会被这浓郁的美学情趣所感染,从中得到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
1、民族精神价值
全南县瑶族花棍舞再现了瑶族游山狩猎、种植苞米薯芋和培育香菇等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既有民族的血和泪。也有民族的自尊自爱自强,反映了瑶族人民热爱劳动、不畏艰险、热爱生活、顽强生存的民族精神。建国前,瑶族人民社会地位低下,遭受的压迫和苦难比汉族劳动群众更为深重,建国后,瑶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样翻身作主人,参与国家政治活动,从此。瑶族人民过上了和谐幸福的生活。
2、文化艺术价值
全南县瑶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瑶家人保持着独具特色的服饰、语言和生活习俗。男衫黑色立领,对襟布扣;女衫蓝色斜开襟,陪以镶有花边装饰的短围裙。他们衣裤的衣领口、袖口、裤足边均装饰有两条平行白边。男性用2米多长、10厘米宽,两头绣有花饰的黑色围布裹头。女性用两块正方形的布叠合整齐,四边用彩线镶联,前面两角任其翘起,后面两角缩成半圆。做成略成三角形头帕,供结婚后戴扎,未婚女子则用彩条花巾扎束。瑶族服饰虽不追求色彩的鲜艳,但依然显得朴实而活泼。每逢喜庆节日,他们都会身着漂亮的瑶族服饰,忘情的跳起花棍舞,展现他们的民族风情和幸福生活。
3、旅游开发价值
2001年,由作曲家袁大位作曲,舞蹈家肖建荣、谢筱春编导的民族风情舞《瑶族花棍舞》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获奖;2002年,由赣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承办的赣南优秀民间民俗艺术调演中,歌甜舞美,风情浓郁的全南《瑶族花棍舞》,把瑶族明晰的舞蹈形象从大山深处带了出来,表达了瑶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2003年,在“腾飞全南”纪念全南建县100周年文艺演出中,全南县瑶族花棍舞表演队表演的舞蹈《花棍舞》深受观众们的喜爱:近几年来,赣南举办了几次重大的活动等,在活动中,都有花棍舞表演。国内外来宾都被花棍舞那精湛的技艺、精彩的表演所吸引并赞叹不已。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南县投资200多万元为瑶族同胞铺通了12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大力改善瑶寨的居住、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该县挖掘整理当地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以穿瑶族衣、吃竹筒饭、看花棍舞为主要内容的“瑶族风情一日游”线路,吸引了大量县内外游客。瑶山村景区已经形成为当地的旅游品牌。
瑶族花棍舞是赣南舞蹈艺术史上一块古老的瑰宝,是全南县瑶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扎根于全南县瑶族的土壤之中,是全南县瑶族人民精神生活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全南县瑶族花棍舞的发展有待于更多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去挖掘、研究和创造。从现代观念出发对艺术重新认识,促进艺术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是所有门类艺术都面临的课题。把我们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民间歌舞加工、创新,使它更适合时代的发展,符合历史前进的脚步是当代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时代的发展会给全南县瑶旗花棍舞不断注入新的艺术生命力,让这朵绚丽的艺术奇葩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