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飞天》:中国古典双人舞
编导:戴爱莲
音乐:刘行
表演:资华筠徐杰
荣获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比赛铜奖。
在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保存着自公元366年直至元代的这上千年的乐舞壁画。而其中的“敦煌飞天”不仅人人皆知,也是最令人喜爱的艺术形象之一。
飞天的故乡是印度,在印度,梵者叫她键达婆,又名香音神,是佛教图像中众神之一。飞天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中国———飞到了古城西域,飞到了敦煌……在莫高窟492个洞窟中,有270多个洞绘有飞天,总计四千五百余身,其中仅第290窟就有154身各种姿态的飞天”,这些被古代艺术大师们刻画在洞窟内的壁画栩栩如生,其变化自如的艺术形象,曾经震撼过多少艺术家的心弦。在我国舞蹈表演艺术舞台上第一个展现敦煌艺术的舞蹈———《飞天》,是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先生于1954年创作的。1955年,该舞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比赛获铜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自那以后,《飞天》一直是中央歌舞团的优秀保留节目,在国内外成为雅俗共赏的珍品。该作品被列为中华民族21世纪舞蹈经典。
舞蹈由引子、慢板、快板、高潮、尾声组成。引子部分:幕启,积云屯聚,舞台上呈现“飞天”造型,女神半卧,姿容秀丽,态势飘逸,随着一阵清丽的笛声,“飞天”渐渐苏醒;以轻轻地呼吸带动双臂开始舞动,飘带上下、前后挥舞;给人以飘绕缠绵、轻盈柔曼之感。随着舞蹈主题歌的出现,舞蹈时而在一条斜线上以双晃手挥舞飘带,双双交换场位;时而作双双胸前划8字向后退而你仰我俯前后甩动飘带的动作。象征那翱翔在天空的飞天神女的富有动感的舞蹈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舞蹈的主题歌“香音神女舞春风,好似风鸟破笼飞天空,飞过万里白云,白云山上映彩虹。风带飘飞万花开,那是香音神女散花来,花儿散在清水河,清水河里放光彩。”随着飘带挥动的节奏加快,舞蹈很自然地进入快板,在第一段挥舞飘带的基础上加进“旁掖腿跳”,“后双飞燕跳”的动作,舞蹈呈现出明丽开朗的色彩。随着跳跃的旋律加强,舞蹈的双人逆时针的“花盆转”和紧接改变方向原地“陀螺转”
把舞蹈带进热烈的高潮。最后,在宁静、安详的气氛中,“飞天神女”缓缓回到开幕时的造型之中。一高一低富有动感的造型把人们带入更加美好的未来。戴爱莲先生为表达她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以中国敦煌飞天形象为素材,用寓意手法,将新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深深地倾注在“飞天”女神的艺术形象之中,抒发了她对祖国母亲的爱意。
《飞天》在艺术创作上主要是对汉代《巾舞》的继承和创造。追溯历史,汉代的舞巾技艺水平已相当高超。据史料记载,在南阳汉画像中有不少《巾舞》、《舞袖》、《盘鼓舞》相结合的画面。为使舞蹈的“飞天”女神能够飞翔起来,戴爱莲先生在汉代袖舞的基础上,让舞者每人手上挥动12米长的双绸,在舞姿拧倾、弯曲、交叉、旋扭和绸带不间歇的流动中,使沉睡千年的敦煌“飞天”夺壁而出,充分表现了我国传统艺术以线造型,以线传神,以线抒情的审美意趣。
任何一个舞蹈佳作不仅需要一度创作者(编导)的成功创作,而且与二度创作者(演员)主体身体技能与情绪的直接创造和表演分不开。《飞天》首演者资华筠,是我国当代舞蹈家、理论家。1936年生于湖南莱阳。出生于书香世家的资华筠,6岁就开始学钢琴,尔后又开始学习芭蕾,1950年考入北京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少年班,后成为中央歌舞团独舞演员,曾任中央歌舞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舞蹈艺术》学刊主编等职务,为国家一级演员,研究员。在当演员期间,她表演的中国舞蹈作品主要有《飞天》、《孔雀舞》等。《飞天》是她成名作,同时也成为她体现舞蹈艺术修养及舞台气质最理想的代表作。由于戴爱莲先生是以1.2米长的长绸来表现飞翔的。因此长绸技巧至关重要,要求演员必须做到内紧外松,刚柔相济,舞动起来才能处理好长绸在运动中“线中有点”“点中有线”的处理动作与身体内在节奏的层次对比关系。这一切资华筠在以深厚的舞蹈专业修养和音乐艺术修养的融合中而显得得心应手“她驾驭的双绸就像她双臂的延伸,又像她心曲的吐露,使人感到她是在随心所欲的乘风飞翔” ,使作品呈现出“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李白)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