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天鹅湖》:四幕古典芭蕾舞剧
古典芭蕾经典之作
编剧:乌拉季米 别吉切夫、瓦西里 格里采尔
编导:朱 列津格尔、马里乌斯 彼季帕、列夫 伊万诺夫
音乐:柴科夫斯基
主演:奥杰塔———贝拉吉娜 卡马科娃
首演:1877年2月莫斯科大剧院;1895年2月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天鹅湖》音乐与柴科夫斯基:1871年夏天,柴科夫斯基去乌克兰卡明加度假,拜访了居住在那里的妹妹,作为一个好舅舅,他根据德国作曲家莫采伊斯的妖精故事,为可爱的外甥谱写了一部家庭用的独幕芭蕾曲。1875年8月,莫斯科剧院总裁格里采尔与剧作家别吉切夫合作编写了大型舞剧《天鹅湖》的台本,并以八百卢布的报酬委托柴科夫斯基为之作曲。于是,早就希望能在芭蕾领域里进
行尝试的柴科夫斯基,就以4年前所写的这部短篇芭蕾音乐为基础,又融合进1869年所创作的歌剧《女水神》的音乐,于次年四月完成了全部谱曲工作。但他对传统音乐进行改革,注入交响思维创作的《天鹅湖》音乐并不为朱 列津格尔所理解,以至于他按照自己陈旧的思维任意调整音乐,这一切导致了《天鹅湖》1877年在莫斯科的首演失败。直到18年之后,由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的彼季帕和著名的舞剧编导伊万诺夫的重新改编后,这部失败之作才死而回生,大放光彩。
全剧分四幕和尾声。第一幕王子齐格弗里德成年之日,伙伴们前来道贺,村女们欢乐起舞。母后告知明日将为王子举行选妃舞会,好友贝诺为王子解闷与村女表演三人舞,时近黄昏,一群天鹅掠过上空,王子尾随而去。
第二幕湖畔;奥杰塔向持弓欲射的王子倾诉不幸,王子深表同情,约定选妃舞会上与她重聚。他俩信誓旦旦,展开了大段的慢板双人舞,机灵的4只小天鹅、舒展的)只大天鹅……构成了一幅幅神奇的画景。黑夜将尽,群鹅离去,王子把奥杰塔留下的一枚羽毛紧贴在胸,发誓一定要拯救公主摆脱苦难。
第三幕王子对前来应选的邻国公主们的舞蹈毫不动心。魔王带着变成奥杰塔模样的女儿奥吉丽亚闯入宫廷。王子误以为真,与奥吉丽亚跳起了技巧卓越的“黑天鹅双人舞”。忽然,天昏地暗,正欲起誓的王子发现了窗外的白天鹅,他悔恨交加,不顾一切冲出宫门。
第四幕奥杰塔回到湖畔向同伴诉说痛苦。王子赶来表白,与魔王展开了殊死搏斗,在一道强烈的闪电中魔王被诛。
尾声乌云消散,大地生辉,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邪恶。天鹅姑娘恢复了人形,王子与奥杰塔迎着晨曦,庆幸新生。
《天鹅湖》被认为是古典芭蕾的经典之作。既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品,又是现代交响芭蕾的又一次试验。作品气派宏大,设计精巧,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天鹅湖》的舞蹈设计打破了当时普遍流行的“呈现舞蹈家纯熟技巧”的编舞观念,出色地体现了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精髓,使舞蹈和音乐的结合达到了完美无瑕的境界,把舞蹈提高到了能体现富有深刻内容与塑造形象的水平。例如,编导创造性地设计出象征白天鹅形象的“主导动作”———高傲的阿拉贝斯克(单腿半蹲或直立,另一腿往后伸直,与支撑腿成直角)。伴随不屈地向上飞跃的舞姿,两臂波动,两脚带着身体平稳地旋转并翻动手掌挡住脸,显露出羞怯腼腆的姿态。在第三幕里,编导还根据“白天鹅”主题的变形,再现奥杰塔的某些基本舞姿,如稍不同的高傲旋转、速度更快的飞翔式两臂抖动等等。此外,这一白天鹅的“主导动作”还被应用于群鹅舞中。同样在第三幕中的各国新娘舞中仍然采用了“主导动作”编舞法。
伊万诺夫发展了浪漫芭蕾编导家们已经进行的“舞蹈形式交响编舞法”的试验,使简单群舞转向复杂的舞蹈场面的多层次结构。如第二幕慢板就是以一段双人舞加一段“能动”的群舞形式展开,群舞强化并糅入男女主角的舞蹈。这种如老乐中“结构多声部”的编导手法就是在运用“造型主导动机”的同时,把群舞队处于“合唱伴奏”的地位,起到复调对位的作用;从而使双人舞和群舞成为统一的抒情整体。
此外彼季帕具有处理华丽宏大的场面和各种代表性舞蹈的才能。如在第三幕中;匈牙利的“恰尔达什舞”、俄罗斯的“轮舞”、西班牙的“包莱罗舞”、意大利的“塔兰台拉舞”、波兰的“玛祖卡舞”、“波罗奈兹舞”等表现出了各国新娘的不同个性、展示了舞剧的多样性,又推进了剧情发展。这一幕的高潮是奥吉丽亚32个连续的Fouette———单腿挥鞭转,这成为后来衡量女主角水准的一个标志。
《天鹅湖》的音乐是一部富于旋律性的舞剧音乐,除了“白天鹅主题”,优美的曲调比比皆是,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深化舞剧主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