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娟)芭蕾本是一门源自西方的艺术,但在经过了半个世纪的艺术探索后,中国民族芭蕾也先后诞生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优秀的作品,以优美纯正的舞蹈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月21日,辽宁芭蕾舞团将在琴台大剧院为“长江日报之夜”带来被誉为中国芭蕾舞剧史上里程碑式的舞剧作品《二泉映月》,这部作品和《白毛女》等作品一样有着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
芭蕾舞剧《二泉映月》取材于阿炳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其间又融入了一段纯洁缠绵的爱情悲剧故事,生动而感人。难能可贵的是,《二泉映月》对这段故事的表达不仅仅局限于泉哥与月儿的缠绵爱情,更在两人的人生磨难中着力表现中国式的“气节”。
在剧中,身为民间艺人的泉哥和绣女月儿身份都非常低微,但他们的爱情遇到有权有势的古府少爷挑战时,却不为金钱、地位所动。面对着古府恶少的欺凌、侮辱,两人表现出了宁折不弯的气度。这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正是中国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气节”,充满了东方文化的特色。
舞蹈很中国
和观众们熟悉的古典芭蕾舞《天鹅湖》、《胡桃夹子》等经典剧目相比,《二泉映月》作为一部中国原创的芭蕾舞剧,在舞蹈设计上实现了很多突破。《二泉映月》的舞蹈总监、辽宁芭蕾舞团副团长曲滋娇介绍,《二泉映月》不仅吸收了古典芭蕾的精华,也突破了芭蕾舞中许多程式化的东西,在展现人物内心方面,运用了很多中国古典舞和民族舞的元素。“舞蹈动作中身体的扭曲更多一些,表现哭、笑等情绪时,比芭蕾原有的范式更夸张,可以说是下身芭蕾、上身中国古典舞。”
场景有诗意
《二泉映月》本身就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因此舞剧中的场景也有着中国山水画一样美的意境。剧中有月影竹荫下的女子群舞,于青翠之中展现出秀丽的南国风韵;也有中秋团圆时的群舞,于火热的鲜红中尽现中华民族的勃勃生机;表现山谷清泉的水舞,满场月影,清澈透明,给观众带来十分纯净的艺术享受。全剧的舞蹈场景都充满了诗的情愫,使人感受到中国写意画般的时而淡雅幽深、时而酣畅淋漓的美好意境,在展示西方传统芭蕾风采的同时,表现出浓郁的中华民族舞蹈文化的独到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