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
1917年至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使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艺术走向了新高潮。这一时期舞蹈艺术具有新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特征,在新文化思想的影响下,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教育为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这对学校的歌舞艺术发展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在学校的教育思想体系不断改革和更新的情况下,各中、小学校出现了新型的儿童歌舞剧和歌舞,以真、善、美和自由、平等、博爱为教育的核心,以崭新的思想内容来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当时歌舞剧、儿童歌舞的创始人黎锦晖先生,为儿童歌舞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黎锦晖是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他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的影响,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歌舞节目,其影响遍及全国各个城乡和中小学校,乃至东南亚各国。
黎锦晖是湖南湘潭人,青少年时代广泛接触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1916年开始学习西洋音乐,五四运动之后,致力于改革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专门从事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
黎锦晖的代表作有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三蝴蝶》、《小小画家》、《春天的快乐》、《最后的胜利》,以及歌舞《可怜的秋香》等。
《葡萄仙子》是通过葡萄仙子、喜鹊、甲虫、山羊、兔子及雪花、雨点、太阳、春风、露珠的相互关系,告诉人们应该爱护劳动果实,使丰富的果实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月明之夜》叙述快乐之神向人们梦境中散布快乐,其实只有人间才有快乐,连月宫中的嫦娥也不甘寂寞,嫌弃自己孤独的生活,下凡人间,和孩子们共享快乐。
《三蝴蝶》描写三只美丽的蝴蝶,在菊花丛中飞舞,她们沐浴着阳光的温暖。突然空中起了乌云,开始刮风、下雨、闪电,蝴蝶要求菊花保护,可是一朵花不能容纳三只蝴蝶在一起,三只蝴蝶如同同甘共苦的好友,不忍分离,她们同心协力与恶劣的天气作斗争,结果太阳出来了,阳光普照大地。蝴蝶、菊花欢歌乐舞。
《春天的快乐》表现一位忧愁公主在花园中愁叹悲伤,被花、鸟和邻家姐弟劝化,顿时觉悟。要用劳动去抵抗忧愁,勤劳才能获得快乐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最后的胜利》是黎锦晖1927年创作的一部直接反映北伐战争的歌舞剧,描绘工农商学兵团结起来,打倒压迫者,与军阀奋战,最后取得胜利,歌颂了革命和人民。这是一出表现现实生活的剧作。
黎锦晖的歌舞剧和儿童歌舞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为数不多,大多数采用童话体,使花草虫兽人格化,把美丽的大自然社会化。作品主题思想鲜明,歌曲流畅,浅显易懂,抓住儿童特点,以舞蹈形象表达感情。
黎锦晖先生是位多产的儿童歌舞剧作家,同时,他的早期作品,具有时代性、进步性、广泛性,推动了社会和学校歌舞艺术的发展,为我国早期儿童歌舞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