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邦是我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06年12月生于江苏太仓。1929年至1935年三次东渡日本,曾进入高田雅夫舞蹈研究所学习芭蕾舞,向日本舞蹈家江口隆哉和宫操子学习德国现代舞,接受以科学为法则的人体训练方法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相结合的理论。1931年在上海创办了“晓邦舞蹈学校”,1934年在上海中法戏剧学校任教。40年代初,他在一些艺术团队、学校教授舞蹈。1945年在周恩来关怀下,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30年代初期和中期,吴晓邦以新的舞蹈观,在新的舞蹈道路上探索,通过作品揭示旧中国的矛盾、阴暗和不平等,努力表现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懊恼、悲伤、幻想和斗争。《蒲江夜曲》、《傀儡》、《爱的悲哀》、《懊恼的解脱》、《拜金主义者》、《奇梦》、《中庸者的悲伤》、《和平的憧憬》等11部作品,是他创作生涯探索阶段的作品。
在抗日烽火四起的年代里,吴晓邦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生活之中,以现实主义方法,讴歌现实,创作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舞蹈作品,其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丑表功》、《思凡》、《饥火》、《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传递情报者》、《血债》、《合力》、《网中人》、《生之哀歌》、《迎春》、《秋怨》等,以及歌舞剧《春的消息》和舞剧《虎爷》、《宝塔牌坊》等。这些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丑表功》以夸张的面具勾画出丑官的形象,舞蹈巧妙运用了戏曲丑角的舞姿,把一个丑官善于吹牛拍马,卖弄自己,欺压百姓,欣赏自己得到主子宠爱的得意忘形的肮脏内心世界刻画出来。该舞寓意深刻,颇具戏剧性。
《思凡》表现一个年轻和尚的内心冲突和痛苦,展现这个青年僧人既受“神权”束缚,又向往“凡间”生活的思想斗争。
《饥火》以我国伟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为主题思想,以旧中国的饥饿者为典型形象,借鲁迅笔下的阿Q这个人物为精神“模特”,表现饥饿者的失意、穷困、悲愤和挣扎。
纵观吴晓邦的主要作品,可以看出,吴晓邦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舞蹈家,是我国新舞蹈艺术的创始人,在中国现代舞蹈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