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爱莲,1916年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岛一个华侨家庭,祖籍广东新会。12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岛上唯一的舞蹈学校。14岁到伦敦,进入英国著名舞蹈家安东·道林的芭蕾舞蹈室和玛丽·兰伯特芭蕾舞蹈学校学习。之后,她又跟芭蕾舞大师玛格丽特·克拉斯克学习,不久又在玛丽·维格曼舞蹈工作室学习现代舞,在恩斯特和罗特·伯克现代舞蹈团边工作边学习。1939年,戴爱莲在著名的尤斯—莱德舞蹈学校学习期间,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奖学金。在此期间,她还学习了拉班的舞蹈体系。戴爱莲在伦敦期间表演和编创的节目有《波斯广场》、《卖花女》、《伞舞》。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多次参加伦敦“中国运动委员会”的义演,为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筹集抗日资金,她创编了《觉醒》、《前进》两个舞蹈,表达她对祖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支持。
1940年,戴爱莲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回到祖国。先后创作了《游击队的故事》、《卖》、《空袭》、《东江》、《思乡曲》等。通过作品表达她对祖国人民的无比热爱和对日寇的仇恨,显示出她赤诚之心。
戴爱莲是挖掘、整理、研究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先驱者,她于1941年至1945年,陆续深入到广西大瑶山、西康等地区,收集研究少数民族舞蹈,经她整理、创作的民族民间舞蹈有:《瑶人之鼓》、《哑子背疯》、《嘉戎酒会》、《马车夫之歌》《倮倮情歌》、《春游》、《巴安弦子》、《苗家月》、《羌民端公跳鬼》、《坎巴尔韩》、《拉萨踢踏舞》以及秧歌剧《朱大嫂送鸡蛋》等。1946年春,在重庆由育才学校的师生协助,举行了边疆音乐舞蹈大会,演出了藏族、彝族、维吾尔族、羌族、瑶族、汉族6个民族舞蹈,轰动山城,人们称誉她为“边疆舞蹈家”。
1946年至1947年秋天,戴爱莲应邀到美国进行艺术交流。她演出和介绍了中国灿烂的民族舞蹈文化,受到各界著名人士的赞扬。
40年代,戴爱莲先后在全国著名的艺术院校和大学教授舞蹈,培养了一批专业和业余舞蹈人才。1947年,她在上海创办了“中国乐舞学院”,其主要成员有彭松、叶宁、隆徵丘等。
戴爱莲虽然出生在异国,但她对祖国,对祖国悠久文化执着的爱,表明她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艺术家。她为中国新舞蹈的发展和民族舞蹈文化的复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中国现代舞蹈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