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新西兰毛利人的节庆与仪式歌舞,包括女性的“胞伊”和男性的“哈卡”——前者是一种歌舞表演,道具常常是用绳子系着一个由干芦苇或亚麻编织的轻盈球体;此外还有新创作的“兰吉·胞伊”,其边跳边跳的《划船歌舞》古而有之;这些歌舞都是群体进行的,而宗教舞蹈则会由部落的牧师来掌控;后者包括了动作凶猛的各种武术舞蹈,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而动作则包括了怒目圆睁的表情、抑扬顿挫的顿足、拍打躯干与大腿的两侧,并伴随着响亮而新奇的吟唱,内容有时来自古代的战争歌曲,不过有时可能是现代的版本,风格为特立尼达的卡利普索歌,或是专门为重大事件创作的歌曲。哈卡后来也可由女性表演,其动作质感则发生相应的变化。“胞黑里”是一种《村民迎宾舞》,开始由妇女和少女们出面,她们双肩披着围巾,手里挥着绿色枝条,渲染欢迎的气氛;然后是“吭吉”这种男人们表达的特殊礼节——他们用鼻子去“嗅”,而非去“蹭”对方的鼻子,就像两只彼此友好的猫一样。
每个部落都会有一位聪慧的女性负责训练少女,提供建议,并掌控新房落成宴会的程序,而部落的酋长则与老人们坐在一起,后者除擅长“哈卡”之外,还精通诗歌、历史和演讲,并对所有鉴别是非的规矩了如指掌。人们跳舞时穿的外衣最初是用鹬鸵的羽毛编织出来的,后来则是用蔬菜染色、五彩编织出来的,而头上则缠着镶嵌着珠子的布条。由于毛利人为公元10至14世纪波利尼西亚人迁到新西兰后,与澳大利亚的美拉尼西亚人通婚后的混血儿,因此,毛利舞与夏威夷波利尼西亚人的舞蹈有着明显的血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