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红色娘子军》:编导: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
作曲:吴祖强、杜鸣心、戴宏威、施万春、王燕樵
主要演员:白淑湘、钟润良、刘庆棠等
首演:1964年9月北京,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团演出。
1994年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
本剧是根据梁信同名电影剧本改编创作的,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改革的号召下编演成功的中国芭蕾舞剧。全剧共分六场。
序幕海南岛椰林寨,恶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内,关押着南府丫头琼花。团丁头目老四奉命要卖掉她,琼花乘老四不备,踢灭灯茏,夺门而逃。
第一场黑夜,逃出了南府的琼花与前来搜捕的老四相遇,又落入魔爪。南霸天怒不可遏,命人狠狠鞭打,琼花昏迷不醒。南霸天以为琼花已死,率奴仆回府。
红色娘子军连代表洪常青带领通讯员小庞化装执行任务,路遇苏醒过来的琼花,指引她去投奔即将成立的红色娘子军连。
第二场红色娘子军连成立。琼花赶到会场,受到军民的亲切关怀。她看到“打倒南霸天”的标语,愤怒控诉南霸天对她的迫害,群情激愤。党代表洪常青接受琼花入伍。
第三场南霸天寿辰,一群黎族少女在皮鞭下被迫起舞。洪常青化装为归国探亲的华侨巨商之子假意前来祝寿,欲于午夜后与娘子军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南 霸天的团丁并生擒南霸天。
入夜,琼花和战友潜入南府与小庞联络,指点南府道路,并待机接应大队。适遇南霸天送客,琼花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不顾战友阻拦,开枪打伤南霸天。红军听到枪声,出击南府,南霸天与老四从地洞潜逃。琼花因自己违犯纪律,打乱了作战部署,懊悔异常。
红军打开了南霸天的粮仓,把粮食分给群众。
第四场红军营地,洪常青正给娘子军上政治课,琼花学习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老乡们摘了荔枝、编了斗笠来慰问红军。军民欢舞,哨兵报告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红军决定主力转移,留一小分队阻击敌人。
第五场黎明前,红军主力部队已插入敌后。洪常青率领小分队阻击敌人,坚守山口。小分队任务完成,全队安全撤退后;洪常青等人边战边撤。但一颗炮弹在他们旁边爆炸。洪常青受伤被俘。
过场红军主力进军南霸天老巢。
第六场南府庭院混乱不堪,团丁接二连三向南霸天报告红军逼近的消息。
南霸天威胁洪常青写信退兵。洪常青大义凛然,断然拒绝被绑在大榕树上火焚;慷慨就义。
红军解放了椰林寨,群众欢庆解放。琼花与小庞寻找洪常青,得悉洪常青就义,悲痛万分。军民悼念先烈,很多人要求参军。红军队伍壮大、前进。
舞剧通过琼花由女奴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提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战争时期的神圣使命和领导作用,从而向人们宣告: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
从题材选择上看,该剧一反过去芭蕾多以王子与仙女为主人公谈情说爱的模式,而取材于革命的现实性题材,直接反映一群女战士在海南岛的革命斗争和生活,故具有革命性的突破。
从舞蹈语汇上看,大量吸收中国古典舞的动作技巧,运用了黎族舞的舞蹈语言形态以及戏曲舞蹈常用的动作技巧,并力图把它们统一在芭蕾的动作风格之中。
比如山膀、卧鱼、小蹦子、点地翻身、乌龙绞柱、过门坎、旋子等中国古典动作技巧的运用,都符合人物和内容的表现需要。另外,作为反映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不仅采用了戏曲舞蹈中的翻滚扑跌对打等技巧,还汲取了现实生活中的基本操作动作,并加入夸张和变形,发展出了如“射击舞”、“大刀舞”、“队列舞”等表现军旅生活的独具风格的舞蹈。
舞蹈服装设计成功,达到了与角色身分和剧情相吻合。如娘子军战士、赤卫队员整齐划一,而洪常青、连长、琼花的军服色比其他战士深,从而突出了主要角色。
娘子军战士的服装打破了以往电影中穿长裤的装束,大胆设计为穿短裤。该装束不仅符合海南气候特征,也便于大幅度的舞蹈表演,更使娘子军显得精干利落、精神抖擞。
舞剧的灯光布景颇富表现力。如序幕,在黑底幕前洒下一片蓝光,一个聚光灯从舞台侧面高角度向台面上投出一个铁窗的影子,一束冷光照在被绑在柱子上的吴琼花,表现出土牢的阴森。第二场,浅蓝色光、绿色光和一定数量的白光混合投向舞台以及若干台聚光灯从几个不同角度投在台面,加上天幕后的椰林,表现出恐怖的椰林等等,这一切都为人物创造出特定的活动环境,为舞剧增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