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芭蕾的奠基人——马里乌斯•彼季帕(Marius Petipa,1819--1910年)是所有来俄罗斯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他生于马赛,幼年跟父亲学习芭蕾舞,并随父亲到国内外一些城市演出,后来他在巴黎歌剧院附属舞蹈学校进修,并参加剧院的表演,但因未被列入剧团的编制而离开。
从1869~1903年间彼季帕担任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舞剧总编导的三十多年中,他共创作六十多部舞剧。其中最负盛名的多幕舞剧有:《法老女儿》(1862年)、《堂•吉坷德》(1869年)、《舞姬》(1877年)、《睡美人》(1890年)、《雷蒙达》(1898年)、以及与伊万诺夫合作的《天鹅湖》(1895年)。此外,还编导了独幕舞剧《仲夏夜之梦》(1876年)、《达米斯受难记》(1900年)和《四季》(1900年),歌剧《水仙女》、《恶魔》、《浮士德》等中的插舞。彼季帕除了创作新舞剧外,还非常注意对老剧目的改革,他恢复重排了《海盗》(1863年)、《浮士德》(1867年)、《吉赛尔》(1884年)、《神驼马》(1895年)等芭蕾剧目。
彼季帕在芭蕾舞剧创作中建立了芭蕾双人舞的程式,着意于群舞队形严整、画面丰富多变、用舞蹈手段塑造诗意的舞台形象。他还把交响乐的结构形式创造性地运用于舞剧的舞蹈形象创造之中,为后世的交响芭蕾创作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是一位出色的舞蹈教师,在彼得堡戏剧学校舞蹈科任教的30多年中为俄国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芭蕾舞演员。
由于彼季帕编导的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和《天鹅湖》是古典芭蕾的里程碑,以及他对建立和发展古典芭蕾所做的卓越贡献,因而被后人誉为“古典芭蕾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