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时左右,记者走在环城南路街道上,欣赏着路上的霓虹彩灯。突然,传来了一阵柔美的“大长今”舞曲,远处一群随歌舞动的身影印入眼帘,与快乐歌声交融在一起,非常引人注目,过往行人还以为自己误入“宫廷深处”。正疑惑中,街的另一边又响起了节奏感较强的“东方姑娘” 舞曲,灵活的舞步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令人跃跃欲试。原来,这就是近来在我县迅速兴起的一项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喜爱的广场集体文体活动———广场舞。
据了解,广场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是舞蹈,而广场舞又是舞之母。广场舞蹈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所以说,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这种舞蹈动作简单,舞步重复,容易掌握,它不受场地的限制,在广场、公园、街边,只要有一块空地和音响即可马上跳。而且它无需舞伴,又叫单人舞;但又是众人一起跳,整个舞群就是你的舞伴,所以也叫集体舞。众人排成行列跳,就有了排舞或排排舞之称。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艺术,更呈方兴未艾之势。如今的广场舞活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以及乡村生活的亮点和风景线。
“学跳广场舞不但可以学到优雅的姿势,还可以放松心情、舒缓紧张的情绪,并且轻松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每晚都在新车站教大家跳舞的一位阿姨这样告诉记者。记者看到,空旷的车站,吸引了200多位舞者,很多人可能是由于刚刚加入,舞步生疏,但都在认真地学着、跳着。现在,参加广场舞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及了,双庙、大战、横溪等乡镇都有很多人来县城学习,“学业”小成后回家教乡亲跳。这种舞蹈兴起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人惊讶。
那么它是怎样兴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跳呢?记者带着疑问去寻找根源。原来,发起人是小南门村的几位大姐,其中一位张大姐告诉记者,广场舞传入我县大概是在2008年8月,当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朋友那里拿到一张教习广场舞的CD,看了之后爱不释手,热心的张大姐马上集结了几位姐妹开始学习。很快,左邻右舍的大姐、阿姨、阿婆们都加入了进来。“这是中老年健身舞,自从有了这种舞之后,跳舞人的体质变好了,身体健康了,还能起到减肥的作用,岂不是达到了全民健身的效果?!”张大姐笑着告诉记者:“不过,当初我没有想过,这种舞会吸引这么多人来跳。”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记者看到,来跳广场舞的人不受年龄限制,有20来岁的姑娘,也有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不管是会跳的还是不会跳的,只要融入这个团体,你就会跟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以前,没有广场舞的时候,很多人大多是在家里打牌、搓麻将、看电视,这样的生活让许多还是中年的妇女就有了老年人的体态。现在好了,身体轻松了,脸色红润了,精神上来了,生活也更加和谐了。
怎么样,你也来学跳“排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