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编排一种舞蹈,让全市人民都喜欢跳?
这个有点异想天开的想法,市文化馆的群众艺术工作者,正努力将它变成现实。
“它是一种健身舞,既好看又好学。同时,它也最有文化内涵。”6月9日,市文化馆副馆长周志鸿带着记者在排练现场感受了好一阵子说。
在具有浓郁川北特色的民乐声中,十几名表演者正和着节拍,翩翩而舞。很快,她们就会作为“种子”,出现在公园、广场、社区的群众中间。
与众不同 用健身传播地域文化
10多天前,舞蹈已基本排成。为之取一个响亮而切题的名字,却让周志鸿等人煞费苦心。“现在定了,就叫川北民俗健身舞。”
早在1年前,编排一种与众不同健身舞的想法,就开始在南充文艺工作者头脑中“萌芽”。作为全民健身舞蹈,这次的“领跑者”“牵头羊”竟是市文化馆。
市北湖公园是市区内群众文化活动最活跃的场所之一。每天,公园广场上,以跳健身舞的方式锻炼身体的市民,自发地形成了数个“方阵”,自成一派。“比较乱。”周志鸿说出了很多人对此的看法:各种伴奏音乐彼此“打架”,动作也比较散乱。
市文化馆的文化专干们瞄上了这个群体。“文化不应该居高临下,也不应该束之高阁。群众生活需要丰富。舞蹈健身的群体越来越庞大,中青年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了。”
汇集舞蹈、健身、医学专家的创作团队成立了。他们要让所有跳舞的人不仅能科学健身,而且健身的动作要优美,同时还要通过舞蹈了解、传播南充厚重的民俗文化。
桑茧绸鼓 人人都易学爱跳
与不同层次的健身人群面对面征求意见后,创作思路越来越清晰。但是,从南充厚重的文化中遴选哪些融入健身舞之中,却成了比较棘手的事。“内容和形式必须高度统一,才能展现十足的韵味。”市文化馆副馆长周小兰说。
嘉陵江文化、蚕桑文化和丝绸文化最终“脱颖而出”。以之为元素,融入的健身舞,被分别命名为桑、茧、绸、鼓。桑舞以一把蒲扇作道具,伴随着欢快的民歌,以舞蹈展示采桑的种种场景。鼓舞则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象鼓舞为基础,舞姿阳刚而不乏柔美。舞者手中的道具,随着音乐和动作的节拍,还轻轻地击打身体的穴位。“这些道具市面上很容易买到,费用不高;自己动手制作也可。”周小兰说。
桑、茧、绸、鼓等4章健身舞风格不同,按照难易程度各自分成四小节,以满足男女老少不同群体的需求。“学起来很简单,跳起来很舒服。”一名学跳川北民俗健身舞的女士告诉记者。
免费推广 各处示范“造风景”
昨(10)日,川北民俗健身舞完成摄录,制作成示范光碟。6月11日至13日,来自九县(市、区)文化馆的人员,将集中接受川北民俗健身舞的免费培训,考核合格后,还将发给培训结业证书。
在不久的时候,这些培训结业的舞者们将走进公园、广场、社区,像种子一样让川北民俗健身舞生根、发芽。“我们还打算利用各地基本建成的乡镇文化站进行推广,让川北民俗健身舞从城市走到农村。”周志鸿说,一旦成熟,就会搞一次专门的展示比赛。
对于这种推广,周志鸿充满期待:“在群众活动和健身场所,人们和着旋律优美的民乐,跳着极富南充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锻炼身体,那将成为南充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他说,在来到南充的外地人眼里,这一幕幕就会成为南充一张张独具特色的名片。
周志鸿告诉记者,用舞蹈健身的方式让地域文化最广泛地亲近老百姓,“至少目前在全省还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