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艺考时,一边是动辄高达3万元到10万元的培训费用,一边是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
“艺考热”:梦醒时分?
每年春天,是全国艺术类院校招生考试最为密集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整个3月,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诸多艺术类院校、专业的招生考试次第登场,场面异常火爆。进入4月,随着中央部委直属院校专业考试大幕的逐渐落下,艺考也进入到专业成绩公布的阶段。与此同时,部分地方艺术类院校、专业的招生考试也陆续拉开帷幕。
而今,多年高烧不退的“艺考热”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考生的冷思考。有关人士也分析指出,就业难、花费大等众多因素,促使人们对“艺考热”重新审视。
“艺考”上大学的“捷径”不再好走
3月末,接连参加完北京几所艺术类院校专业复试的李小阳,显得有些疲惫和担忧。她告诉记者,“我的文化课成绩不太好,是老师建议我改学艺术的。如果专业课考砸了,接下来只好到成都、西安去碰碰运气了。”
来自湖南的李小阳介绍,在她们班,很多考生都和她一样参加了艺术类考试。她告诉记者:“他们中许多文化课成绩不太好,考不上好的大学或者根本考不上大学,因此转而通过艺考碰碰运气。”艺考,曾经因为对文化课程要求不高而被认为是上大学的一条捷径。近年来,随着更多家长、学生冲上这条“捷径”,每年的艺考也成为竞争异常激烈的“独木桥”。而今年,这一现状有所改观。
根据教育部规定,今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全面收紧。从2016年高招开始,只有艺术类本科专业才能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招生,一些按艺术类招生的非艺术类专业,被禁止参加艺招。其中,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等17个含有艺术属性的专业,有关高校须经教育部批准后方可按艺术类专业招生;社会工作、教育技术、小学教育等11个专业,从2016年起不得再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招生。
值得注意的是,艺考“新政”对文化课成绩提出了明确规定。教育部此前下发的2016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明确规定,各省级招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应低于本省(区、市)确定的第二批次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这对于艺术类考生来说,是一个不低的分数要求。
记者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艺考热略有降温。目前,来自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学校的信息表明,报考人数虽然依然火爆,但增幅明显下降。来自山东、辽宁等地的信息表明,“艺考热”在经历了多年的持续升温后,出现了降温迹象。
规模急剧扩大导致毕业生质量与就业率下滑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前,全国只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十几所艺术类院校。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艺术类人才需求的增加,全国各地的高校纷纷开设艺术类专业,艺术教育规模急剧扩大。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全国招收艺术类考生的独立院校有36所,就专业来说,目前招收“影视表演”专业的院校就有1000多所,其中本科招生的有600多所。
除了美术、音乐等“纯艺术”类专业外,一些高校还开设了建筑学、文化产业管理等与艺术相关的专业,同样被纳入艺考范围。然而,由于这些专业并不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由于“萝卜快了不洗泥”,教学质量也存在诸多问题。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长期关注这一现象。他认为,“目前来看,教育质量问题主要还是来自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
王次炤分析,由于“艺术学”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只是一个从属的一级学科,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定评估标准和监管程序时,无形中忽略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以致造成评估中的假象和监管中的不到位。这样一方面造成高校学科点布局严重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也严重地影响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学位授予的管理。
徐翔也呼吁,尽快建立艺术教育的教学体系,包括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的建设。另外,相关部门要对不科学的招生进行有效监管。
不科学的招生也给日后这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带来非常大的困难。百度贴吧“艺术生”专版中关于《地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最新数据显示,55%的被调查者从事的都是与艺术专业无关的工作,2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自由职业的“艺漂”状态。同时,80%的被调查者认为艺术专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据报道,山东省高校去年一般专业有效就业率不足50%,艺术类尤其是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用“惨淡”来形容,部分高校的美术类专业就业率很难达到10%,有的高校美术类学生就业率为零。
高昂培训费背后腐败滋生
记者调查了解到,一般艺术考生报艺术院校的培训班一年就需要1万元~2万元;开考前找两位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一个月时间里普遍需要5000元~10000元;考试期间的材料费、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需要4000多元。此外,许多考生还报了文化课补习班,需要费用5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一般考生每年报考的花费至少在3万元左右,有的甚至高达10万元。
高昂的费用不但给众多考生带来沉重的负担,种种看不见的腐败也从中滋生。“在2016年的艺考中,我随机询问了一位名叫李维(化名)的考生情况。他的父母是县城里的普通职工,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学习手风琴、声乐、钢琴,成绩优秀,初三就取得了钢琴十级的优秀成绩。父母对他寄予了厚望,在今年的高考中,选择了北京的艺术院校,因为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良好的艺术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了一个真实例子:“李维2015年9月底来到北京,希望通过参加一些考前专业辅导,帮助他实现金榜题名的愿望。可事与愿违,因为教育部明确规定招生单位不允许自办高考辅导班,所以,他只好和大部分考生一样选择私人家教。由于大部分院校都规定了各自的考试曲目范围,所以选择招生单位教师辅导成为不二的选择。最初他想报考专业音乐学院,但很快放弃了,因为这些学院教师学费一般是1000元一个课时,声乐课更高,还要交付伴奏费用250元,这样一节课的费用就高达1250元,这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而言,是无力承担的。最后,他选择了一所师范院校,因为这所院校教师私教课时费是600元。”
叶小钢向记者展示了李维在5个月备考期间的费用清单:前三个月在老师的安排下,他每周上2节声乐课、2节钢琴课、2节视唱练耳课。一个月上课24节,需要交付课时费14400元,加上吃住费用和租琴费用约2600元,这样每月花销在17000元。最后两个月,他和许多考生一样选择到可能成为评委的教师那里上课。由于考生云集,教师课时从1个小时压缩到20分钟,课时费也提高到1000元,这样他每月的花销就增加到26600元。最后,李维的家人做了一个统计,5个月来,用于专业课备考共花销了104200元。
叶小钢认为,目前艺术院校的独立招生制度隐含着四大“不公平”:第一,独立招生的艺术院校各自规定考试范围,一些考生选择找这些学院老师私下辅导,对于其他没有经过该校教师辅导的学生而言不公平;第二,考生花10万余元参加辅导备考,是中低收入家庭无力承担的,这对大多数工薪阶层不公平;第三,这些院校老师的课时费标准高于社会艺术课程的课时费标准数倍,对那些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的教师来说是不公平的;第四,盛行的私教已成为社会税收的“盲区”,对纳税人而言也是不公平的。
叶小钢列举了两个腐败案例。2000年,曾经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某省美术学院副院长,利用职务便利索贿受贿35万元;2006年,某地方音乐学院一名二级学院院长和6名教师在招生过程中,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专业考试评分权和招生指标调剂权,收受他人贿赂300余万元。
作为长期工作在艺术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叶小钢呼吁,进行招生制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他建议,应当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各级独立招生的艺术院校,实行多所院校联合的跨校统考,各校承认这一考试成绩,考生自行选择志愿,从而尽可能实现教育公平,将艺术招生腐败消灭在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