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害怕焦虑,它是相当宝贵的动力
其次,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从容”创造条件——
1、做好充分的临考准备,形成对学业的恰当期望。应对考试时,充分的学业知识技能准备是我们的强有力后盾。试想,一个人本身只具备较低的学业知识水平,却一直期望考个很高的分数,他能不紧张和焦虑吗?
2、变“负向”的自我对话为“正向”的自我对话。曾有一女生,平时很用功,成绩也不错。可是一接近考试,总是手忙脚乱,非常紧张。原来,她刚进中学时,就牢牢记住老师的一次讲话:“女孩子就会死用功,一到考试有灵活题时就不行了。”这番话使她慢慢形成了与自己“负向”对话的习惯:“我是女孩子,我考试时碰到灵活题就不行了。”其实,她完全可以变以上这些话为“正向”的自我对话,如:“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只要我努力,我一定能不断进步!如果在注重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我能注重方法的研究,那我还可以进步得更快。”请记住,最后两个月,我们需要做的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需要训练“正向”的自我对话——因为一念之差,事情就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3、恰当归因,减轻心理负担。当一次考试失败时,笼统的归因为“笨”或“粗心”等,将于学习无补。那么,下一次考试来临时,慌慌张张,心理没底,就易造成考试失利。如此数次,那自然一碰到考试就紧张不安。因而,面对考试失败减轻心理负担防止考试过度焦虑的最好办法是对考试失败恰当归因,查漏补缺,做到 “胸有成竹”。
4、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建立对自己学业的适当期望。明确了家长对自己的恰当期望,考起试来也就不用顾虑家长会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有不良反应。
5、适当的休息和运动,与学习同样重要。应对疲劳的有效方法,只能是根据疲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调节和休息,任何营养品造成的兴奋刺激或凭借意志的努力,都是生命的“透支”,是不科学的。痛痛快快地玩,仍可以是我们高三学生的权利。同时,在漫长的复习过程中,每个同学肯定都有心烦意乱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郁闷。而排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同学会听听歌、看看电视;有的同学则选择运动,比如打球、跑步、游泳……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宣泄情绪,当我们把郁闷赶跑,我们就会注入新的能量,重新投入复习。
临近高考,充满着兴奋与期待,毕竟盼金榜题名,只待今朝一试。然而,在漫长的复习迎考过程中,也免不了会感到那一份烦闷与不安,有时它们就像一层难以驱散的阴云缠绕着我们的身心,影响着我们的复习和考试。我们烦恼:“最近几个晚上都休息不好,总担心到时考试会失利,怎么办?”我们担忧:“这一次的模拟考试,我有些紧张,发挥不好。怎么克服?”我们紧张:“我的学习开始停滞不前?”……
怎么办?如何才能从从容容地应对高考呢?其实,学生面对考试,感到情绪紧张,这是常见现象。即使成人,如教师,面临一些场合也会感到紧张并随之有一些相关的消极行为反应。而且,心理学上的研究和实践也表明,考试焦虑强度和应试能力之间成倒“U”型的关系。过度的焦虑会使考试效果变坏;适度的焦虑则是一种相当宝贵的动力。因此,我们不必为“紧张”而紧张,我们需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面对考试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紧张和焦虑?一是与学习准备和考试成绩的期望值有关。有时我们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值很高,一直对自己强调:“数学对我太重要了,我一定要考……分”;有时我们学习准备不够充分,然而对考试抱有侥幸心理,总是在祈祷:“发挥好一点,运气好一点,题目对胃口了,说不定就能考到多少多少分。”为此,考试前和考试时容易患得患失。二是与以前的失败经验有关。如果上一次考试考得不理想,势必又会对这一次考试加压一分。三是与外界的压力有关。有时我们的紧张和焦虑则是怕:“考不好,难以向父母交差,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为此,在复习和考试中一遇到障碍,就想象着考砸后的种种不利情境,失去了冷静。
请相信,只要我们以自自然然的方式走向高考,以从容的气势面对高考,我们就已经赢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