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8年前的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引了新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当我们回顾新中国美术历程,就会发现:无论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美术思潮,还是永载史册的时代巨制、各有建树的美术大家,抑或是引人探究、发人深思的各种时代话题,都与《讲话》的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天刊发史论家张晨的这篇文章,以为纪念。
叶浅予先生是20世纪美术家中的佼佼者,他的艺术创作始终紧随时代。这“紧随”二字,既包括对于变幻时局的关注,也包括对于沉潜大势的把握;既包括对于国家大局的认识,也包括对于芸芸众生的关怀;既包括文化走向的一致,也包括市井生活的深入。叶浅予无论是作为艺术家,还是教育家,还是社会活动家,都体现了他对时代紧随的全面性与深刻性。也因此,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个案大题,也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典范大家。
叶浅予先生是我国卓越的漫画家和中国画家。他早年以漫画成名,长篇漫画《王先生》和《小陈留京外史》在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中国漫画画坛占有重要地位。那些作品,取材于画家目之所见的现实生活,又融入自己的朴素情感,因而深受欢迎,也在客观上服务于大众。
叶浅予的成功,首先归功于他通过速写锻炼的造型能力,还有他的勤奋。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前期,叶浅予曾有相当一段时间居住和活动于广西。1936年底,家父张安治应徐悲鸿先生之召,从江苏南京赴广西桂林筹办桂林美术学院时,与叶浅予多有交往。1964年,两人又一起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作,担任正副主任。据家父讲,叶浅予不管是参加抗战前线写生团还是躲防空警报,速写本从不离手。他和许多滞留在桂林的画家一样,有作品参加“救济难民”、“募款劳军”和“战时美术展览”,为团结民众、赢得抗日战争尽了一位艺术家的责任和义务。1942年,叶浅予先生开始从事中国画人物创作。他依托速写的功底,运用富有粗细变化的线条,也借助墨染反映光彩,创作了许多生动的形象。
叶浅予一生画了大量速写,这为他的艺术创作积累了多方面的素材。这些素材有艺术家人物肖像,如齐白石、赵树理等,有戏剧戏曲舞台人物,如蔡文姬、关羽、霓虹灯下的哨兵……有中外少数民族舞蹈人物,如文成公主、维吾尔舞、蒙古舞、藏族舞、柬埔寨舞、印度舞、巴勒斯坦舞等,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有大型集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场景记录,如帕米尔高原盛会、小学生户外课堂、集市、秋收等,有课堂写生和古代壁画临摹速写,有风景速写,如长江上的小船、曲阜的松树、漓江的竹筏、雨中云山等,还有各种家畜、禽鸟和野生动物等,内容极为丰富。
他大量记录了中国戏剧、戏曲、少数民族舞蹈舞台人物造型、动态以及人物的表情神态,并在日后的创作中运用中国画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法——以线和笔墨为基础,与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精神——写意完美的结合,塑造了生动感人、简洁而又能抓住本质特征的各种形象。
叶浅予的速写与当时的时事政治及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他怀着对生活的激情,把许多激动人心的人物和场景记录下来,有鲜明时代印迹。这些美术作品依靠真实、生动的造型形象发挥着社会影响力。
一般速写画静易,画动态难,叶浅予通过实践总结了很好的经验:画好运动中的形象,必须发挥记忆和想象的能力,要记住运动的规律和特征,以便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象和推测。想象和推测是记忆的发展,是造型创作的重要思维活动。由于有漫画的基础,他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形象或动态特征,使人过目不忘。
叶浅予的速写从创作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创作,因此各类题材内容都有不同的记录重点。如舞蹈人物重点记录下最富有表现力、最美的瞬间,有时甚至略掉脸部五官;少数民族形象除记录动态外,还有文字注明服饰的颜色深浅、形制,裙边的宽窄、皱纹,可见其观察的细致;在川陕写生中,着重画农用工具、人物间的关系和各种特殊生活用品;开会去的场景则细心描绘背、抱、扛、提等不同形式拿着板凳的农民,足见画家观察生活的独到之处。
叶浅予的速写题材广泛,以人物为主,同时也有山水、花鸟、走兽,有单一对象,也有大场面。这和他在中国画教学中要求学生人物、山水、花鸟全面学,在“博”的基础上求“专”是一致的,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突破了“行当的表演程式”。这一主张对新时代中国画创作人才的培养,及反映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速写在传统意义上是一种初步的绘画草稿,画家要迅速而扼要地将作品的初步构思记录下来,留待以后再作精细的加工并完成。速写重点通常放在作品总的构思、组合和布局方面,着重表现作品的整个气氛。从功用上看,速写有三种类型:第一类称之为草图,旨在记录画家所见过的景象或事情;第二类称之粗绘,画家在其中用颜色来记录一片风景气氛的美感及大体的印象;第三类则与肖像画有关,记录包括被画者的容貌神态、生理特征或形体动态、服饰特点等。自18世纪起,速写开始获得一种新的涵义。当时欧洲人崇尚自然风景,速写本身渐渐变成一种美术目的,即成为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如铅笔、钢笔和水彩颜料、墨水),就能将所感受的记录下来的图画。速写有了新的价值。
现代评论家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大师们素描画稿的评价极高。因为素描构图稿反映了作者最初、最朴素的构思,素描写生或速写手稿则更直接、更鲜明地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物形象最本质特征的捕捉。作者为自己深感美好的对象而激动,全神倾注,忘记了一切,运笔如飞,因此反而能更生动地表现对象,更自然地显露作者内心的韵律。在这种情况下,工具已成为次要的东西,重要是作者的感受,是节奏和谐。
今天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价值,应不在于是什么形式或画幅的大小,而在于其内容意义和表现对象的生动完美。每一种工具或形式各有其特长和缺陷,艺术家应该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工具形式,而优秀的艺术家都善于发挥自己所采用的工具形式的特长。
叶浅予的速写来源于生活,是他用创作反映民生、反映社会的基础,可谓新中国美术家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深入生活的缩影。他的中国画创作,依靠速写作为人物形象的仓库,速写除了为他的创作服务,也逐渐发展为表现生活的新创作体裁。深入生活汲取为人民服务的新内容,再从新的内容产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方面,他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为反映社会民生、为适应创作的不同需要而不断积累,并要求在速写中达到形神兼备,叶浅予的这种追求,在其大量的中国画创作中得到验证,也在今天和未来的美术创作中依然具备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