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的运用是舞蹈艺术的精髓舞之神韵------ 舞蹈中眼神的运用
1.眼神—舞蹈艺术的精髓
作为一名观众,纵使无任何音乐,都可从舞者身上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早在1862年, 法国的神经科学家G. B. Duchenne就做了一个先驱性的实验:他先系统的研究了一组管理表情的头部肌肉, 试图搞明白这一组组肌肉收缩是不是和某些特定的表情状态相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开创性地应用了控制经皮神经电刺激 (又称法拉第电棒)去激发那些在脸上, 头上和脖子上的肌肉细胞。同时,他还应用了当时极为先进另一项技术来记录他的实验: 摄像技术。他请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任凭他用电极在他脸上触来触去,诱发出不同的表情。有趣的是,实验者并不感到任何的不适,而且一点儿也感觉不出自己脸上是什么样子的表情。在这个实验里, Duchenne 得出的一项重要贡献是发现了这样一些肌肉群,它们是不能完全被意愿所控制的。 Duchenne称这些肌肉的活动是“真实的完全发自灵魂的表现”, 而不能人为所能愚弄出来的。进而,他又发现那些在眼睛周围的肌肉组,赋予了人们真心的高兴,喜悦和狂笑表情。在这以后,这种“内心流露”出来的笑就被后人称为”Duchenne笑”。这种笑和我们平时说的“假笑”, “苦笑”,“应酬似的微笑” 极为不同。 从解剖学上来讲,它们由不同的脸部肌肉所控制,因为他们是由完全不同的神经回路所控制的。前者激发的是前额脑皮层和基底神经节, 从而通过多突触的锥体束外路径进入脑干核心。而后者则是从前脑中心区域到达脑干的运动神经细胞,从而控制表情的。和”Duchenne笑”对比, 后者称为”锥体细胞笑”.“Duchenne笑”是靠收缩眼眶旁边的小肌肉组实现的,“喜上眉梢”可谓是绘形绘色,“喜形于色”而不自觉, “喜笑颜开”而不加掩饰,都是这个道理。
后来的研究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并且更加明确人脸的下半部分的大多数表情, 只要经过学习就会用意是强加运用。而上半部分--眼睛和前额所流露的,则是无法掩饰那种完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由此可以看出眼睛在流露情感方面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典舞蹈中,有“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一说,中国古典舞蹈演员们十分讲究眼部的传神与内涵。他们把常人的“看”艺术化,通过眼睛表达七情六欲,向观众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若眼睛没任何内容,想必一个再优美的舞蹈动作,亦苍白如纸,难以吸引观众。《明心鉴》中说“凡作各种状态,必须用眼先行。昔人曰‘眼灵睛用力,面状心中生’”。京剧大师梅兰芳也说过:“……谁的脸上有表情,谁的脸上不会做戏。这中间的区别,就在眼睛的好坏……”。眼睛作为身体器官的部分,其作用不只是作为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媒介,仅仅把外部的所有信息反射入大脑,更重要的是反映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因此有“心灵窗户”之称。
感受到舞者所表达的情感。而达到这种效果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直接感受其中感情。所谓“观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鉴其貌。”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凝聚的焦点,舞者因此而根据舞蹈所表现的内容,进行春夏秋冬四季的面部表情更替。
然而,人们对舞蹈的感觉,只有舞蹈才能唤醒。正如《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那样:“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舞蹈亦然。舞者只有完全投入舞蹈当中,理解动作要领,对舞蹈的整体风格进行合理拿捏,把握分寸,揣摩角色特点,才能做到,它是舞者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
现代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象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人体秘语》作者莫里斯对人类的“眼睛”下这样的定义——它直径大约2.5厘米,但却象是从石器时代以来就有的最复杂的电视摄影机.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民谚道:“一个目光表达了1000多句话。”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事实上,通过眼神来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自然而然地运用眼神,来表达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复杂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会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眼神里的心理,是人类的一个广阔领域。
对于舞蹈编导来讲体会生活是十分重要的。要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在生活中提炼眼神语言。需要仔细观察不同的人物性格所呈现的不同眼神状态,并且分析揣摩内在情感,关注生活中的微小细节,关注生活中细腻的眼神变化,才能更好的刻画你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才能使眼神语言更准确、更深刻的作用编舞。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的美感是和视觉、听觉不可分离的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说眼神可以把作品的美丽与否直接传达到观者眼中,表演者同观众的眼神交流也决定着作品美感程度。关注眼神的语言,准确的运用才能更好的作用编舞。对于眼神的初探浅薄至此.越是想深入越是感到自己如此浮浅,这只能作为一个起点,不断的追求与探索,追求更准确性、细腻性、深刻性、广阔性的眼神语言,追求我们心中的作品之美。
2.眼神的运用对于完整表达舞蹈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古典舞是一篇叙事诗儿单诗格律诗,它是单纯明朗透亮的对话,在传统的轨道上正常的运行。古典舞是一则正规的有理数,表达的是各种显意识。古典舞是印象派,是写实画,是现实生活的介绍证明书。她似南方的馒头, 小巧而美观,含蓄雅致是其精髓。
在古典舞中最重要的是韵律,而身韵的运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 “心、意、气”,正是“神韵”之具体化。“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的、准确的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对于舞台上的人物塑造似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不多,但任何动作都应充分展现出它的艺术表现力。也就是说,在古典舞的训练中,应注意动作的性格化、气质上的感染力,在音乐、组合上的处理应注重训练“刚武气质”型、“柔韧舒展”型,以及灵巧敏捷、龙飞凤舞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和要求。
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它的最鲜明特 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亦有称为“当代舞蹈”、“新兴舞蹈”、“现代派舞蹈”等等。
现代舞是一首朦胧诗科幻诗自由诗, 朦胧诗即恍惚的心灵多义的话语说不尽的内涵, 它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 它在飞速的想像时空中瞬息变幻, 现代舞是一则无穷大的无理数, 豪放开放是现代舞独特的风味。
现代舞似燧石,能撞击出耀眼的火花。古典舞似珠贝,能发出闪亮的光泽。看群仙之舞,看群魔之舞,看美神群舞,看水妖独舞。其中邓肯的舞蹈在当时所以成为革命的舞蹈,首先体现于她的舞蹈崇尚自然。浪漫主义运动中有一个“回到自然”的口号,这个口号是对现代城市腐朽文化的诅 咒和对大自然的歌颂,这成为浪漫主义文艺的一个特点。崇拜自然在当时还是一 种新风气,邓肯的舞蹈思想是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形成的。她抛掉芭蕾舞鞋,脱去紧 裹着身体的芭蕾舞衣,赤足光腿,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创造一种自由舞蹈的形式,为 现代的新型舞蹈探索出一条新路。
邓肯虽然给现代舞蹈创造了自由解放的精神并努力实践她的“肉体的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的舞蹈理论,但这种新的舞蹈形式还没有任何动作规律,所谓“自然的动作”,只是意味着没有拘束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