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秧歌体态动律的基本特征和动律特点胶州秧歌动律特点,可概括为“抻、韧、碾、拧、扭”五大特点。“抻”是起动或达到极点空间时动作形态的瞬间持续,而表现出一种力的延伸感。如:丁字拧步向前,上推扇,身旁转扇;丁字拧步后退,跨旁转扇,遮羞横拉扇,就表现丁字拧步的“抻”。因为换脚拧步过程快,姿态形成过程慢,因此在上推扇时,把韧劲推向身体各部位,从脚到膝、腰、肩、头、双肩、指间,直到神经末梢,展现给观众的是肢体渐渐伸展,给人一种神韵丰厚饱满之感。
胶州秧歌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在一个“扭”字上, 所谓“扭”是动力脚脚掌和脚跟的碾动做运动的支点,从而波及腰和上身各部位的扭动而形成的,形成流动中“三道弯”曲线特征,也和原来舞蹈踩矮跷有直接关系。“韧”是在流动的动作变形中,表现出的一种力的性格,是通过小臂的绕8字,手推翻碗的有机配合,训练了身体上下的协调性和内在控制身体的能力,给人以不间断的里的延伸美感。
“碾”的律动特点,在舞蹈动作上,主要呈现在脚部。如丁字拧部、提拧部、丁字三部等。这些脚步动作,舞动时,由于先内侧后外侧的碾转同时膝部则以先开后关、或先合后开的转动及脚步一关一开的快速变化,又由于舞者大腿与膝内侧拧动抬起时,支撑着主力腿的脚跟提起,而动力腿下踩时,主力腿又有控制地向外侧拧动落脚跟、再落脚的边缘,从而使其动作呈现了“碾”的律动特征,同时呈现出另一种重抬轻落的力度美感。
“拧”:是指以腰为轴,向外拧转形成的“三道弯”体态。脚下的“拧”作为动作的发力点,使胶州秧歌形体线条弯曲柔和,舞蹈动作轻柔,但不失劲健挺秀,奔放洒脱。“碾”是在形成或移动重心的过程中,膝盖被推动,反射在脚部的旋转力上。
“拧、碾、扭、韧、抻”不是单独表现的,而是身体各部按一定次序,依次向上下同时进行,构成统一和谐的运动,它形成收与伸、强与弱极鲜明的对比动感特点,是舞蹈生动细腻,更具魅力。胶州秧歌调动全身各部位“拧、碾、扭、韧、抻”,使女性演员的舞蹈动作重抬(抬起来较快)、落轻(脚落地而轻)、走飘(扭动运行飘逸),活动起来扭断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