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通讯员 詹京建 李剑韬)在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在第二个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莅临之前。6月12日一大早,17支装束各异的京西太平鼓表演队伍,在阵阵平安鼓的节奏声中,亮相本市最早建立的郊野公园——门头沟滨河世纪公园。这是门头沟区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暨第五届文化遗产日京西太平鼓展演为主题,向游园群众推出的一台民俗文化盛宴。
据了解,京西太平鼓流传该区数百年,许多村庄的传承,在保持基本套路的同时形成了花式手法各异的风格。在表演现场,三家店村的表演刚劲有力,圈门村的表演节奏柔和,大峪村的表演妩媚多姿,中小学学生的太平鼓创新表演充满了现代气息和张扬的青春奔放,区文化馆老师的集体表演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整个表演酣畅淋漓,犹若行云流水,飘逸、刚劲、妩媚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场以端午与非遗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是门头沟区委宣传部主办,区文委、区文明办承办的大型群众性太平鼓广场表演活动。是该区为在民间更好地宣传非遗传承与保护意识,保存文化遗产,并在群众中普及非遗项目,发扬光大文化传统而举办的。
记者了解到,门头沟区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起步较早,专业普查工作起于十九世纪80年代。2007年,经过普查,搜集、整理了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花会等十六类240项非遗项目,并已编辑《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门头沟卷)》。据了解,首批入选的2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传统戏曲、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6个门类,目前,已有27项民间文化遗产进入区级名录,16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名录,妙峰山庙会、京西太平鼓、琉璃烧造技艺等3个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具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
为解决传承问题,该区已建立3所太平鼓传承学校,4个京西幡乐传承基地,1所幡乐传承学校。已被批准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5个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多年以来,该区先后举办了门头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门头沟区民间戏曲展演等10多项以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为主题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