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塔日哈,女,蒙古族,出生于1932年,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人。1947年参加工作,先后就学于内蒙古索伦青年学校、内蒙古军政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北京舞蹈学校。历任内蒙古歌舞团一级演员兼教员、编导、副团长。担任过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舞协主席,内蒙古文化艺术工作者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等职,现在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任教。
1949年的10月1日,是目前已年过七旬的斯琴塔日哈永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她在匈牙利参加完世界青年联欢节后归国,路过莫斯科时,在广播中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
1947年参加工作的斯琴塔日哈,与自治区一同走过60年风雨历程,也真实见证并全程走过自治区民族舞蹈事业从开辟创建到蒸蒸日上的发展之路。对此,她简单地概括为:“我这辈子很简单,就两个阶段,一是‘文革’前,以表演为主,二是‘文革’后,以编导、教学和整理教材为主。”
1946年,内蒙古文艺工作团在张家口成立,当时中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来到这里教授舞蹈。1949年,年仅17岁的斯琴塔日哈和演员乌云将其创作的双人舞《希望》搬上了舞台,并带着它参加了匈牙利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自幼深受蒙古族民间歌舞艺术熏陶的斯琴塔日哈和她的同伴,将这个又名《蒙古舞》的舞蹈演绎得质朴豪放、刚劲有力,也使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第一次领略到了蒙古族舞蹈独特的魅力。DYCMS_info_next
从小好学的她小时为求学曾以绝食相抗争,挣脱家庭束缚。走上工作岗位后,她又不断学习,逐渐攀上事业的高峰。1951年,她在中央戏剧学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学习了一年半的时间,1954年到1956年,她又赴北京舞蹈学校(今北京舞蹈学院)学习,先后从师于舞蹈家吴晓邦、崔承喜以及来自苏联的舞蹈专家。年轻的斯琴塔日哈更以民间舞蹈家为师,在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广泛汲取营养。1955年,她随中国青年艺术团赴波兰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领舞表演的群舞《鄂尔多斯》获民间舞比赛金奖。
1961年由她改编的《盅碗舞》在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舞比赛中又获金奖。由斯琴塔日哈表演过的舞蹈能说出一大串:双人舞《希望》、《柴朗与村女》、《鞑靼》;群舞《鄂尔多斯》、《哈库麦》、《布里亚特婚礼》、《挤奶员》、《藏舞》、《红绸舞》、《乌克兰》、《采茶扑蝶》、《牛奶站》等;舞剧《猎人与金丝鸟》、《乌兰保》等;独舞《土尔扈特》、《哈萨克圆舞曲》、《盅碗独舞》、《筷子独舞》、《牧羊姑娘》、《心中的歌》等。
从1947年参加工作至今,斯琴塔日哈从未离开舞蹈。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走过表演,又进入了人生另一个丰收的季节,开始编导、教授舞蹈并著书立说。她先后在北京舞蹈学院、上海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台湾文化大学和许多歌舞团里教授舞蹈课程。她编创了《索伦青年》、《布谷鸟》、《春天来了》和舞剧《乌兰保》等。她写过《民族舞蹈教学》、《保护和发展民间舞蹈艺术》等论文,还主编了《蒙古族舞蹈基本训练教程》。她担任过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舞蹈家协会主席,还曾是第四、五、六、七届自治区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